匠心永传(十一)| 熔古铸今 推陈出新——记建阳建盏名家朱信丛
2022-12-28 08:55:02  作者:郑建生   来源:   责任编辑:


初识朱信丛先生是在他的建盏工作室中,先生刚从香港回来,应邀参加香港贸发局举办为期三天的“香港国际茶展”。作为唯一获邀的龙窑建盏公司,“朱哥建盏”在香港获得了热捧,订单纷至。年逾五旬的信丛先生,疲惫中仍不失儒雅与大气。这也许是长期凝神贯注所沉淀的一份修为。

谈及自己制盏之路,朱信丛感慨良多。他说:“你别看我今天荣誉满墙,产品不愁销路,其间甘苦,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父亲从上个世纪四十代就开始建龙窑,烧制各种瓷器,一直持续至八十年代。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对烧制瓷器有一种天然的痴迷。然而因文化底子薄弱和时代的因素,我们没能走出一条靠技艺吃饭的道路。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悲剧,我想也是时代的悲剧。打铁佬,泥水佬,烧窑佬,在那个时代,我们这些手艺人,似乎要比别人低一等。”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中断喜爱的烧瓷技艺,外出开店经商,奔波忙碌。

对于建盏来说,1979年是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是年开始攻关恢复建盏技术。1981年3月兔毫盏的样品公布,建盏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朱信丛致力于建盏研究始于1999年5月,他向非遗传承人阙梅娇学艺。从选土、拉坯、配釉、控温,每一个环节都悉心请教,细致揣摩。凭借不懈的努力和过人的悟性,他脱颖而出,2011年5月他便创办了自己的建盏陶瓷有限公司,成为建盏研制的中坚力量。

朱信丛说自己是在苦难中成长的,因此更需要咀嚼苦难,体味苦难,超越苦难,也更要在研制建盏中勇猛精进。他广泛涉猎古今名家作品,潜心探求建盏的文化含量。他秉持“见盏如见人”的理念,决意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开发出有市场冲击力的作品。为了突破“星光”系列建盏技术难关,他放弃一切事务,专心致志,反复试验,吃与住都在工作室里,九个多月没出一件瓷器,身心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煎熬,终于迎来了“星光”系列作品。“星光”甫一面世,便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古典雅致的器型,散发出高古唐宋气息。洁净的釉面在光影下,散发出蓝色梦幻般的光泽,宛如静谧夜空中的点点星光,给人以一种深邃浪漫的遐思。信丛说这是偶然因素造成的精品。我想这更是他苦心孤诣,精血诚聚的成果。如今这件作品已被中国科举博物馆收藏。

建阳素有图书之府,七贤过化之乡的美誉。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无数的文学艺术追求者以无形的滋养。作为朱子第三十代信字辈子孙,信丛先生更是秉承先祖遗训,恪守仁义礼智信,崇尚肃穆理性和温柔敦厚的哲学。他的作品总是以古朴端庄、健朗大气为基本格调。为纪念先祖朱子及其门人,他特意烧制兔毫连盏“咏七贤”,缅怀潭阳七贤学问道德化育乡里的功绩。2018年4月23日,中宣部拍摄大型历史纪录片《朱子》,导演获悉信丛是朱子后人,在建盏研制方面又有独特建树,特意在第四集中对他研发建盏情况作了介绍。

当谈及建盏如何营销时,信丛笑了笑说,销售不是问题。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销售的渠道非常通畅,除了传统的柜台模式,展厅参展,还有无比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要赢得市场,产品质量、特色,个人的信誉很重要。我认为制作建盏,就像射靶,没有九点九环,只有十环。忘不了2016年8月23日,那天全国五大城市经销商和意大利、澳门的客户,随我到水吉龙窑共同开窑,本望共同见证奇迹,哪料到整窑盏都不达到自己的预期,我当众把这些盏砸碎。当时正是放暑假,来看开窑的孩子看到我把好好的盏砸了,都哭起来。这一砸我损失了十几万,但赢得了客户,赢得了人心,值!建盏大件难烧,格外珍贵。信丛先生钟情大件研制,颇有心得。已烧制出口径达40余公分的大件兔毫盏精品,盏色青黑,玉毫条达,颇具大雅之质。外商闻讯而来,欲出高价收藏,均被信丛婉言相拒。他坦言,再贵的价格也不会出售,要准备捐赠给博物馆,留给后人观赏研究用。由于格外重视产品质量,2018年信丛的龙窑被评为龙窑柴烧兔毫示范基地,政府财政拨款15万元作为奖励。

我问,现在您的建盏作品频频在各级赛事中获奖,如“雪花梅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中艺杯"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金奖,“花开富贵”荣获2016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国十大名窑”金奖等,“朱哥建盏”已进入十四个国家地区,被各大博物馆收藏,个人也赢得许多荣誉,您还有哪些追求?

建盏艺人都希望再创古人的辉煌,再造我们时代的高峰。我也希望在这个领域能有新的突破。信丛如是说。在这个开拓性,全球性的信息时代,各种艺术形式要互相借鉴。我们要师古而不泥古,要在传承古人技艺的基础上实现超越。我最近开发的一款作品将毫与滴的融合,取名为“未来”,就是想作一点尝试。

艺术之路漫漫,我们相信他能更进一步,日日新,年年新!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