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与刻书(二)
2022-12-27 15:00:52  作者:陈莉娜   来源:《建本生香》   责任编辑:

建阳历史上的书院由于不断参与刻书事务,从而与建本刻书业构成密不可分、和谐共存的关系。

一方面,书院本身所施的教学教化职能,为当地文脉的延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并辐射至城乡的各处生根发芽,普惠大众。因此,建阳才赢得“南闽阙里”之称。在士子阶层中,出现大量著书立说者,这些士子的著作通过刻印的书籍而广播四方,这种因书籍的传播而带动的文化的传播,其能量便呈几何级地发挥出文化的最大效力。文化传播的内化作用和对外影响,引领着当地文明和民众文化索质的提升,成为建阳文脉绵长的根基。建阳乃至闽北也因此成为“家有法律、户有藏书”的“彬彬然道义之乡”。

另一方面、建阳刻书业至南宋朱熹时代,已呈现“建阳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的盛况。建本刻书业的勃发,无论是最基础的蒙物读本,还是普通大众的农书、历书、医书,都是提高本土人文教化的直接手段。

明清时期、儒学、书院、社学等文教机构兴盛产生极大的市场需求。

有明一代,朝廷极其重视文教,明洪武年间,即下令各州、府、县设儒学,官给学田。据明《八闽通志》载,当时建宁府有府学,建宁各县均有县学,此外各县还有数目不等的书院、社学。如建安县有屏山书院、建安书院,还有社学二所;瓯宁县也有社学二所;浦城县有西山精舍及社学二所;松溪县有湛卢书院及社学四所;崇安县有屏山书院、武夷书院、文定书院等,另有社学四所;政和县有星溪书院、云根书院;而作为南闽阙里的建阳县拥有考亭书院、同文书院、云谷书院、鹰山书院、云庄书院、庐峰书院、鳌峰书院,还有社学三所。推及福建全省乃至全国,也是书院林立,学风鼎盛。

遍及全国各地的文教机构,为建阳书坊坊刻业带来了巨大图书市场。明代采用八股取士的办法进行科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大量文人士子穷极一生苦读“四书五经”,希望能一鸣惊人,一些八股文类的辅导书籍也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籍,“八股文的出版,初处于南方,成化后杭州有人刊《京华日抄》一册,大获重利,福建效之”。

然而,想通过考取功名而光宗耀祖的路只能是独木桥,大部分学子只能失意而归。不过这些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本地文人,却是书坊刻印业的难得人才。他们有的负责誊写,有的负责校对,有的参与雕刻,有的负责插图绘画,还有不少人直接参与书籍的编纂,如小说、评话的编著等。一些刻书家本身就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如刻书家余象斗,原为邵武县学儒生,因多次参加科考不第,转而回乡从事刻书业。余象斗不仅组织人员刻印大量小说话本等,还编著有《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等书。熊大木、熊宗立、刘龙田等著名刻书家,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