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以后,许多书院根据讲学需要,从事刻书。其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拨给学田,支付官帑,所以书院刻书通常列入官刻范围。建阳古书院处在刻书业繁盛的环境里,刻书具有优越的条件。南宋以后,有的书院刻书力量雄厚,产生了刻书专业化的倾向,不少刻本流传于世,被称为“书院本”。特别是康熙晚期福州鳌峰书院刊刻的大型丛书《正谊堂全书》,闻名于世。 建宁府境内书院刻书有两个特点:一是范围广泛,经、史、子、集都有;二是多刻宋、明理学家著作。现择要介绍于下。 建宁建安书院:宋嘉熙二年(1238)建宁知府王埜在府治重建书院,匾称建安书院。先后刻书多种。知见有南宋初刊宋项安世《周易玩辞》16卷,宋嘉熙三年(1239)刊《晦庵先生文集》100卷,宋淳祐五年(1245)又刊《续集》10卷,并合并印行。宋咸淳元年(1265)由山长黄镛主持,合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00卷、续集11卷、别集10卷。入元后,续有刻书,如元至正九年(1349)刊赵君信《蜀汉本末》3卷等。 建阳考亭书院:考亭原为朱熹之父朱松卜居之所。宋绍熙元年(1190)朱熹自崇安徙居于此,更匾曰沧洲,晚年在此讲学著述,对闽学发展影响极大。宋淳祐四年(1244)御赐“考亭书院”匾。元代以后多次重建修葺。由宋至清,多有刻书。知见有元大德间(1297-1307)刊《晦庵先生语录类要》18卷。明万历十七年(1589)刊《考亭志》。清雍正七年(1729)刊宋朱松《韦斋集》,清雍正八年(1730)刊又道光二十年重刊《朱子文集大全类编》110卷,等等。 建宁屏山书院:宋代学者刘子翚(号屏山)弃官归隐后于崇安创建书院,收徒讲学。宋淳祐二年(1242)理宗赐名“屏山”,元初毁于兵火。后在建宁府另建同名书院。知见有元至正十二年(1360)刊宋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26卷、附录1卷、遗文1卷等。 建阳梅溪书院:刻书较多。知见有元大德十一年(1307)刊唐孙思邈《校正千金翼方》30卷,元泰定元年(1324)刊宋朱熹撰、滕洪辑《类编标注文公朱先生经济文衔》前集25卷、合集25卷、续集22卷,元元统二年(1334)刊宋阴时夫辑《韵府群玉》20卷等。 建阳鳌峰书院:在建阳县崇泰里熊墩,唐尚书熊秘建。知见有元至正十三年(1353)刊宋熊禾《勿轩易学启蒙图传通义》7卷等,又明代刊有宋赵令時《侯鲭录》8卷等。 建阳化龙书院:邑人刘应李建。知见有元刊宋刘《云庄刘文简公文集》13卷等。 建阳云庄书院:宋代学者刘故居。宋嘉定三年(1210)改建为书院。宋嘉熙三年(1239)御赐“云庄书院”匾。南宋以后多有刻书。知见有元刊宋祝穆辑《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后集、续集、别集、新集、外集共221卷。明代有正统九年(1444)刊刘《云庄刘文简公文集》12卷,嘉靖二十三年(1544)刊《古今说海》112卷等。清代有同治十三年(1874)重刊上引刘文集等。 建安椿庄书院:知见有元刊本陈元靓《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42卷等。 崇安南山书院:南宋时朱熹门人蔡沈创建。知见有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刊宋陈彭年《广韵》5卷、《大广益会玉篇》30卷等。后者有日本庆长九年(1604)翻刻本。 詹氏建阳书院:知见有元大德年间(1297-1307)刊《新增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续集、别集共30卷,元至正八年(1348)刊《千家注分类杜工部集》25卷等。 建阳同文书院:宋乾道年间(1165-1173)朱熹创建,后遭兵燹,元大德十一年重建。知见有明刊袁达《佩兰文集》3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