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阳区非遗项目《建阳漳墩龙角舞》榜上有名,是唯一新增的传统舞蹈类别。 漳墩镇现有畲民近4000人,每逢农历“三月三”和“六月六”等畲族传统节日,当地畲民都会隆重纪念,《龙角舞》是重要的表演节目之一。一直以来,《龙角舞》作为道场的一种表演形式在民间流传,主要是以祈求攘病去灾为主要内容,对民俗学、社会学、舞蹈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建阳民间舞蹈《龙角巫舞》以漳墩畲族《牛角碗舞》为基础进行改编。“牛角碗舞”是流传于漳墩镇堆后村的畲族祭祀舞蹈,是由“牛角舞”和“碗舞” 两者相结合的祭神舞蹈。“牛角舞”又名“木角舞” ,它是畲族人民在“三月三”时为了祈求生存繁行、幸福平安五谷丰登而跳的祈福舞蹈。“碗舞”是堆后村人民每逢家人生病时,由巫师手拿三块陶碗,内装点燃的纸钱所跳的祭祀舞蹈。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驱魔辟邪。据艺人介绍,跳舞时手舞“8”字路线,相似于太极八卦,寓意“天人合一” ,有求必应。“牛角碗舞”是由“牛角舞”与“碗舞”在世代相传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炼加工、演变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间信仰色彩,是闽北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建阳漳墩龙角舞》于2016年5月30日列入南平市建阳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9月12日列入南平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苏闽 黄刚 杨步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