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旅游美食 > 旅游 > 正文
回到首页
建阳同文书院钩沉
2021-09-28 21:14:14  作者: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刘理保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化政策。南宋至清初,建阳书坊作为时间最久的刻书中心,以刻书传播文化的方式,对推进古代文化传播、传承、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个刻书中心,朱熹开创的同文书院又是中心的中心。今虽仅存遗址,仍能勾起人们许多遐想。

同文书院的兴废

位于书坊乡书坊村后隆路的书坊村二组谷坪,就是同文书院遗址。民国版《建阳县志》载:“同文书院在崇化里书坊。宋乾道间(1165-1173)朱子建。元大德五年(1301)泉州总府推官张公光祖重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礼部侍郎、邑人张元略智以岁久倾圮,复为新焉。正统三年(1438)提学佥事高公超修茸,典史廖公荣建前堂,东厅藏《洪武正韵》诸书板。万历癸巳二十一年(1593),长乐陈公省倡修,知县赵公子贞、魏公时应成之。自宋元明蒙上宪允以本乡自纳正供,外余悉充春秋祀资。旧志云,明万历间(1573-1620)知县魏公捐俸银三十两,令余彰德购田一十五亩,付生员熊体信司其出入,除输课外,悉为诸生膏伙。”可见,自南宋朱熹创建至上世纪初,同文书院经过多次重修。1921年至1949年间,书坊国民高级小学曾设于同文书院内。1937年底,闽赣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曾昭铭曾率闽北独立师主力一部驻扎在同文书院休整,后开往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参加新四军整编。1949年后,书坊公社书坊大队将同文书院、将军庙、城隍庙、江西会馆、汀州会馆等公有建筑产权分配给各生产队,其中同文书院分配给书坊大队第二生产队使用。第二生产队先是将同文书院用作生产队仓库,后又改为集体食堂。因大炼钢铁,书院木石构件、墙砖被拆去炼钢窑,书院内文物也随之破坏殆尽。1959年的上半年,书院地面遗存被完全拆除,后基址又进一步被平整,作为生产队晒谷坪。

同文书院的规制

从古籍上大略可知同文书院的规制。日本内阁文库存明崇祯元年(1628)余氏刻本《刻仰止子参定正传地理统一全书》12卷,书中有“书坊孔圣庙图式”一幅,门上题“同文书院”。可知同文书院也是孔庙,与许多地方书院一样,是集祭祀和教学功能于一体的庙学合一的礼教建筑。门内院落画有两棵树,大略可以推测树边有泮池。泮池之后为大成殿,殿前上有匾题“洙泗涿源”。大成殿后为“文昌阁”。图上整个同文书院背靠芝山,中轴正对书坊文笔峰,四周古树参天。道光《建阳县志》云:建邑孔子庙“坐艮向坤,为朱子所定”,即坐东南朝西北方向。经笔者现场测定,书坊孔庙也是坐艮向坤,可知其 “为朱子所定”。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书林余氏重修族谱》中有一幅“潭西书林地舆全图”,把孔庙置于书林中心位置加以突出,并有简图可知其规制大概。孔庙前两边有阙门,右边题“江汉秋阳”,左边题“金声玉振”。前中间为万仞宫墙,万仞宫墙正中开仰圣门。仰圣门中间为正门,两厕为偏门。据说没有出过状元的地方,孔庙仰圣门是不设正门的。建阳书坊在北宋端拱元年(988)曾出过状元叶齐,所以书坊孔庙自然是可以设正门的。进入仰圣门,有一庭院。庭院两厕为两庑。中为泮池,泮池上有步云桥。过了步云桥有棂星门,为四柱三开间,上题“禹门”二字。原由笔者现场征集到,现保存于书坊文化站的“六鲤跃龙门”石构件就是这棂星门上用的。经过棂星门,登上几级石台阶就是大成殿。殿前有竖匾题“文庙”,下又有横匾题“与天地参”。乾隆二年(1737),乾隆帝曾御笔亲题“与天地参” 匾额,令悬挂阙里及天下学宫。按孔庙通例,大成殿内正中是供奉孔子的地方,并以颜回、子思(在左)和曾参、孟子(在右)配享,以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在左)和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在右)十二哲配祀。大成殿后为天井,天井两侧为两庑。天井后有殿宇竖匾题“崇圣祠”,上又有横匾题“聚奎楼”,是集崇圣祠与聚奎楼于一体的殿宇。聚奎楼左边为土地祠,是祭祀土地公的地方;右边为乡贤祠,是祭祀本地乡贤的地方。道光《建阳县志》云:“书坊社学,在崇化里书坊同文书院文昌阁下。”可知同文书院中有文昌阁,阁下有社学。社学是历代教书育人的地方。总之,书坊同文书院也称孔庙,依中轴线依次为万仞宫墙、泮池及步云桥、棂星门、大成殿、天井、崇圣祠与聚奎楼、文昌阁、书坊社学。大概与一般县级孔庙规制相当。


同文书院的功能

一是祭祀孔子。在古代,设立孔庙,祭祀孔子,是为了推行教化,倡导儒学。建阳书坊为文章萃聚之地,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所以,历代官方都重视这一儒教阵地的建设。据当地耆老讲,书坊孔庙每年都要进行两次祭典。二是教书育人。古代官办教育体制学校与祭祀机构合为一体,目的在于培养儒学人才,为国家所用。历代书坊本土文人都曾于此接受儒学教育。同文书院在当地贤达主持下,还经常向外聘请名师来此执教。如明末清初江西进贤人熊明遇、熊人霖父子,曾受聘于同文书院任教。三是藏书校书。为了书院先生和生员的教学方便,这里也设有藏书之所。官方为了保证重要书籍不致有鱼鲁亥豕之误,往往发来善本,保存在同文书院,以便书坊校对。如明嘉靖十一年(1532)福建按察司为确保建阳书坊刊刻《春秋四传》的正确无误,曾严令“将发去各书转发建阳县,拘各刻书匠户到官,每给一部,严督务要照式翻刊”“书尾就刻匠户姓名查考,再不许故违官式,另行改刊,如有违谬,拿问重罪,追版划毁,决不轻贷”。书院师生经常还要负责官方刻本的编辑、写样、校对、审核等工作。如明嘉靖八年(1529)朝廷刊刻《易经蒙引》就是“庠生吴东、周应魁、黄梦槐、袁鹤龄辈考订而校是之,付书林叶茂氏锓之梓”。四是刊刻存板。历代上至朝廷,下至省、州、府、县都有刻本发往建阳书坊刊刻。如明弘治元年(1488)皇帝命令刊刻丘濬《大学衍义补》的圣旨云:“览卿所纂书,考据精详,论述该博,有补于政治,朕甚嘉之。书誊副本发福建布政司着书坊刊行,礼部知道。钦此!”为便于官方监督和生员校对,这些官刻本往往在同文书院中进行刊刻。

官刻本印书任务完成后,书板就近存放于同文书院中,便于下次取印。如《建阳县志》就有“东厅藏《洪武正韵》诸书板”的记载。

同文书院的影响

首先,同文书院因为是朱熹所创而名声响亮。朱熹平生刻书30多种,其中多数首刻于同文书院。朱熹逝世后,自宋至明,经同文书院刊刻的朱熹著作为数众多。同文书院为朱子理学的发扬光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朱熹与建本两张文化名片,也交集于同文书院。如宋熊禾在《重修建阳书坊同文院疏》中云:“兹东阳视昔阙里,四方文籍之所自出,万世道义之所必宗,文公之文如日丽天,书坊之书犹水行地”。再如清康熙元年(1662)建阳知县泗人卢应龙序《泗水县志》云:“适庚子承乏闽之潭阳,正儒贤过化之地,所云海滨邹鲁者非邪?甫下车即首谒考亭祠,备知宋乾道间,朱子著纲目,书成刻于书林之同文书院,以流播古今。予窃有欣慕焉。乃以商于校文熊、黄两君,而慨命劂工以襄其事”。其次,同文书院是我国刻书时间最长的书院。其刻书从宋乾道间(1165-1173)至嘉庆二十二年(1817),前后跨越宋、元、明、清四朝,长达644年以上。现在还有许多刻本存世。如宋淳熙十五至绍熙三年(1188-1192)刻本《晦庵先生文集》12卷,台北故宫存;元刻本《三苏先生文集》70卷,日本内阁文库存;明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新刊京本全真宗眼方外玄言》1卷、《新刊群仙悟道物外鸣音文集》1卷,日本内阁文库存;正德间(1506-1521)刻本《重刊仪礼考注》17卷,上海图书馆存;嘉靖间(1522-1566)刻本《文选增定》国内尚存残佚卷1-8;万历间(1573-1620)刻本《佩兰子文集》3卷,福建省图书馆存;清顺治间(1644-1661)刻本《易盪》2卷,上海师大图书馆存;康熙五年(1666)刻本《昌谷集》4卷、《外集》1卷,湖南、河南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图书馆,天一阁博物馆,日本阪大怀德堂文库皆有存本;嘉庆二十二年(1817)刻本《韵对屑玉笺注》2卷,上海图书馆存。同文书院刻本具有官刻本的性质,刻书质量较高。这些刻本历久弥香,今后更加光彩照人。再次,历史上乡一级的孔庙全国极为罕见。从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算起,于今孔庙历史达2500多年。古代省、州、府、县都建有孔庙。建阳书坊非府非县,何以能建孔庙,值得人们一探究竟。笔者认为,这与建阳书坊极为繁盛的刻书中心地位有关系。统治者认为,建设和管理好书坊孔庙,可以推进教化。实际上,建阳书坊所刻书籍以符合儒学思想为大宗,即使所刻小说、戏剧,也非忠即义,鲜有违碍教化者。有人说,书坊在古代曾建过书林县,但不见正史记载。

不过,清光绪二十六年(1890)所编《钜鹿魏氏宗谱》卷之七,的确称建阳书坊为“书林县”。还有,笔者问及当地耆老,当地道符榜文中仍有“建宁府书林县”的说法。此外,古代县一级才有的城隍庙、将军庙、宝塔,书坊也有。大概书坊古人曾有准备建县的动作。最后,同文书院遗址是建阳书坊现存能确定的曾经刻书的唯一地标。建阳书坊古代刻书作坊林立,但1949年之后地形地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在想要指出具体在什么位置刻过书,除同文书院遗址之外,已没有第二处。这得益于遗址曾为孔圣庙,群众多有敬让,不敢侵占。

诗:

为美丽守候

--中秋望月

叶木青

脸上的红晕

为谁害羞,

早生的白发

笑我风流。

为你沉醉

几杯酒永远不够。

今晴空,明又雨,

我们总是不能把握气候。

斟满今夜花香浓,

莫让明朝雨浇愁。

热恋的目光,

为谁停留?

美好的理想,

寂寞守候,

伴我入眠

一轮灿烂梦里头。

去年春,今又秋,

我们总是不能预期丰收。

结交得失真朋友,

应与成败无怨仇。




底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