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一代大儒朱子遵循孔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教诲,一生以清贫著称于世,生活准则乃是“茶取养生,衣取蔽体,食取充饥,居止取足以障风雨”为生活准则,从不奢侈铺张,粗茶淡饭,崇尚俭朴。所以,历代学者以“朱子固穷”而颂扬之。 他在《童蒙须知》中言:“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但粥饭充饥,不可阙。”他不但身体力行道德规范,而且善于相机教导子女。 淳熙九年(1182),朱子在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时,因在救灾过程中,接到当地百姓告发知府唐仲友贪污赈灾款,营私舞弊,于是不畏权贵,六劾贪官唐仲友。因其与当朝权臣王淮有姻亲关系,反腐、弹劾未果,愤而请祠归家。 当年十一月,朱子回到崇安五夫后,他想到因在外任职,有很长时间未到女儿、女婿家看望,便移步来到次女朱兑家。不巧女婿黄榦外出,女儿看见父亲突然间出现在自己的跟前,又惊又喜,连忙上前接过老人手中包袱并搀扶进屋休憩。父女俩多年未曾谋面,彼此极为高兴。当女儿准备去张罗好好款待老父亲,但因家境历来贫困,“家贫市远无兼味” ,家中实在端不出什么像样的菜肴。无奈之下,女儿只好跑到屋后的菜园里摘了几根香葱做成清汤,然后又煮了一碗麦饭。进餐时,女儿望着桌上的葱汤麦饭,眼噙愧泪。女儿的心思,朱子早就看了出来,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笑着对女儿说:“我儿切莫介意,这菜肴不同一般,可称美味可口。”接着,朱子又道:“儿啊,你不是不知道,为父从小贫困,是‘一箪食,一瓢饮’过来的,就是现在也不富裕,我常常和学生们在一起烧些豆饭藜羹吃,能吃上葱汤麦饭是相当不错了。” 吃罢饭,朱子走进黄榦的书房,铺开宣纸,饱蘸浓墨,挥笔写下一首诗。诗曰: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看过慈父这首诗,脸上顿露宽慰的笑容。过不久,黄榦归家,看到岳父题写的这首诗,想到岳父如此崇尚俭朴,感悟良深,便将此诗作为家训,悬挂在书房,流芳于世。 这首诗的大意是:“民以食为天”,对芸芸众生来讲,吃饭是天字号的头等大事。进餐时有葱汤和麦饭两样东西就很不错啦!葱能补丹田之气,麦饭可以充饥,对身体都很有补益。你莫嫌这两样东西粗淡一般,没有滋味。但你要知道,说不定前面村子里还有缺衣少食的人家呀。 读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联想到朱子甘于简朴恬淡,时时以民温饱为念,深刻洞察下层人民的疾苦,教导女儿行为向善,秉持清贫的品行,真实地让人看到了朱子廉洁的人品。(李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