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那些做盏的少年,在风尘中已不再叹息,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仍保持着年轻的激情与梦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千年,山河岁月依旧,一生此起彼伏,人已老,心已寒。今生只为盏,以身相许。含情脉脉,两眼相对,似有千言万语,尽在一盏中。 一只案台,几只盏,一口清茶,春风吹遍江南岸。盏中故事,随着朝代更迭,浮浮层层,没落于荒芜之中。其实,也随之埋下宝葬,让我们此生有幸目睹华夏灿烂文明。 一只炉,烈焰熊熊燃烧,承载着千年的古风,再现千年的辉煌。从远古的山路走来,走入千家万户,走进豪门贵族,走进皇宫中,一抹红尘,转身一瞬,已是潮起潮落,岁月蹉跎。 记得那两位卖盏的人,一位叫紫玉瓯,一位叫醉红岩。盏中不用酒,看时心已醉,唯盏一往情深。一只大盆,烧成紫色,温润如玉,世间唯有建盏。 夜深人静,把玩一只盏于股掌之间,感受它的温度、厚度,欣赏源自于天然的纹饰,只能对炉火间自然的造化称奇不已,可谓鬼斧神工。 于是明白,先人开炉前祝颂的虔诚,在未知中期待,对结果的期望。但有时,又显得无奈,毕竟烧盏是老天的造化。 喜欢看着建盏出窑的那一刻,所有的收获,已成为时光沉淀后的定格。 盏人,一双双深邃的双眼,望着转盘上正在制作的坯体,写就了一页页千古的诗篇。一只盏,就是一个故事。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都可写成文章的一段。一只盏,就是一首诗,其韵其致,让人神往。 一只盏,是一段文化的见证,在底足,刻上了各家独有的印记,是个人思想的显现。方寸之间,浓宿了中国人的博大精深,是中国人价值观的体现。而古时,盏人发自内心,不修法度,随心而刻的“贡御”,见证了古人思想的勃发与智慧。 一只盏,是一段传奇,烧制出兔子的毫毛的样子,一滴油的色彩,鹧鸪的斑点……。忽然明白,来源于自然,出自于自然,是最经典的,最生态的作品。山川与共,岁月荣辱,尽写在一只盏。 建盏为茶而生,一抹茶,一段红尘。遥想数百年前,悠扬的古乐响起,一场午后的抹茶表演,白色的衣袂飘飘,兰指点点,茶香四溢,赢得满座喝彩。 虽说,建盏生在南方,但我更愿意把它们比做书法的碑。而白瓷,则是帖。建盏的主基调是朴实、厚重。第一眼,你可能有些不以为然,第二眼,有些吸引了你。接着,你就会爱上了,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有内涵。一生一盏,不离不弃。 一程山水,路途漫漫。数百年前,那装载着建盏的马车,装载着建盏的船,交替着前行,最终把建盏送进了京城。阳春三月,桃花开放,京城里文人正在高档的会所里攀比着谁的建盏最好。或许,乡间的一间茶肆,普通的老百姓也在斗茶玩盏。他们不为别的,只为一生一世的盏上情缘。 江山易主,建盏消逝于马前铁骑中。风华盛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历史给了后人机遇。一代盏人,作为后人,有义务、有责任把建盏传承发展下去,不能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支荣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