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以前,在大山南麓有个叫雒田里的地方,以洪水为屏障,以洛水为隘口。这里,人们耕读传家,理学大儒云集,骚客群贤毕至,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一方水土,一方人,大宋提刑官宋慈长于斯,归于斯,刚正明察,流芳百世。几百年过去了,崇雒,遗世独立,养在深闺无人知;宋慈,百年孤独,没于历史无人晓。现今,新区崛起,宋慈得彰,崇雒正积极对接武夷新区发展,根据地方资源特色,以宋慈文化为主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构建以文旅休闲产业为核心,城郊休闲农业为辅助的融合发展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独具原汁原味原生态,古香古色古人家的绿色文旅小镇。 “活”色乡贤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素有“宋慈故里”美誉的崇雒宋韵醇厚,崇雒乡在建设绿色文旅小镇进程中,注重将宋慈文化融入其中,大力彰显宋慈文化神韵,让文化元素为地方的发展注入核心活力。 “这两年,我们乡投了1千多万元,完善宋慈纪念园的基础设施,修复墓道啦,加筑围墙啦,征地啦,修建栈道和观景亭,还有周围连片种植荷花、油菜花等,夏天花开的时候特别漂亮。每年各种接待都有1千多批,3万人左右,大到国家部级官方活动,小到平民百姓自由参观,很好的宣传了我们崇雒,宣传了宋慈文化。”崇雒乡文化站站长刘德书自豪地说道。的确,近年来,崇雒高度重视挖掘、弘扬宋慈法治精神,积极打造宋慈文化品牌。从2014年起,配合上级部门,筹备宋慈题材邮票的申报发行工作,并以此推进宋慈文化品牌建设。经过多方努力,今年11月11日,《世界法医学奠基人——宋慈》纪念邮票获准发行,这是今年列入计划的唯一一套完整的福建省地方题材邮票。宋慈邮票的获准发行,再次为提高崇雒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宋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崇雒打造绿色文旅小镇贴上一枚专属标签。 建筑为形,文化为魂。崇雒乡还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地方文化脉络,将“宋慈文化、后畲理学、芹溪九曲”等历史文化瑰宝贯穿始终,提取“制烟、采茶舞、宋慈、昌茂坊和剪纸”等人文和特色元素,不断扩大“宋慈故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文化命名效应,以成就崇雒人文厚度。在宋慈纪念园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打造四A级景区、建设宋慈法制文化公园,以及争取司法系统在宋慈纪念园的建设项目做好准备的同时,积极发扬“一溪一寺一湖一村”的场地精神。 “一溪”即芹溪。古代称为“芹溪九曲”,是个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主景位于现建阳将口和崇雒境内,即目前贯穿全乡的后崇溪。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写下名篇《芹溪九曲棹歌》,千古流传。为再现人文记忆走廊,崇雒乡今年全面启动后崇溪流域综合规划治理工程。该项目投资2860万元,为我区目前各乡镇小流域治理工程中总投资量最大的一个,项目将结合防洪堤建设新建休闲步道、沿岸绿化、景观路灯等,打造集防洪、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滨水景观带,该项目的建成也将极大改善集镇的整体面貌。 “一寺”即如是寺。距乡集镇约5公里,建造于莲源山麓,为唐代咸通年间古寺,离现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千年来香火连绵不绝,如是禅宗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近年来,崇雒乡着力以莲源山水库生态环境为项目支撑,利用周边区域优良的山水圣境,努力营造滨水禅修氛围,并将以如是寺禅修文化为项目内核,重点建设云水禅居、禅修研习中心等。 “一湖”即莲源水库。2015年崇雒乡水库除险项目共3项,总投资780万元。其中,莲源水库项目投资460万元,除了进行坝体加固外,还结合地方条件,建设管理房、休闲亭及绿化等。同时,当地也在整合小流域治理工程、莲源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和如是寺等资源,按照省级森林公园的规划标准建设一条休闲旅游带。 “一村”即后畲村。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格局清晰,古建筑多且总体保存较完整,以周氏宗祠特色独具。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和建筑艺术,推进对后畲村历史文化和古建筑群落的保护,充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潜力,崇雒乡正在通过村民集资、争取项目资金的形式重建周氏宗祠。目前,崇雒乡还积极申报后畲村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素”味乡村 桔柚园中,观鱼赏花,畅享田园乐趣;农家院内,寻觅乡味,品食舌尖乡愁;莲源山下,姜公钓渭,尽享清幽时光……无论你为何而来,或许,在这里,你能找到那份属于你的心灵归宿。如果我们把这些独立景点比作散落在崇雒这个玉盘上的颗颗明珠的话,那么乡村旅游就是串起它们的金丝银线。 俗话说:“交通畅通,一通百通”。但崇雒目前仅有一条四级通乡公路,狭窄的道路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想把游客引进来,就必须对现有农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近年来,崇雒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筹措配套建设资金,深入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相继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推进如是寺至五陡道路硬化公路、崇雒乡上洋村至将口镇回潭村(崇雒段)水泥硬化公路、将崇公路错车道改造工程以及崇雒村张屯至上洋村道路拼宽等工程。据统计,近三年全乡新修及拓宽公路约20公里,改造农路危桥2座。接下,还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入乡公路口整体拓宽工程、崇雒—井水—建阳道路建设、崇雒至右巨整体路面拓宽、厂坪桥至如是寺道路拓宽改造等项目工程,力争对乡村旅游公路进行一次全面提档升级,形成日趋完善的农村路网格局。 如今,当地乡村的路好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迈得也就更大了。路通了,解决的仅仅是游客“进得来”的问题,乡村旅游要发展,关键还得加强自身建设,让游客留下来、玩起来。为此,作为武夷新区的发展羽翼,崇雒把发展城郊休闲农业作为打造绿色文旅小镇的重要载体,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环境,推进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以上洋村、宋慈新村、横源村为重点,加快城郊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乡的复合型休闲农业体系。今年,崇雒乡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按照“宜旧不宜新、宜土不宜洋、保持原生态”的要求,共投资近200万元,发动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特色、突出项目带动、引进产业支撑,积极创建特色鲜明的上洋美丽桃花村。待到冬去春来时,满村的桃花灿如云霞,或掩映着幽静小路,或点缀着质朴农家,随性而自然,俨然成为流淌着诗意与闲趣的美丽桃花源。 上洋在创建美丽乡村的同时,也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产业,引进安然“三化”新型家庭农场。该农场占地60亩,采用“种植桃李-放养山鸡-鸡粪施肥-反哺育树”绿色生态循环方式,先后培育五六种不同水果。“先试种一下,因为避雨栽培桃子现在还没有人做,这里应该是首例,如果能成功的话,计划再扩大规模,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种。”农场负责人安照玲这样介绍到,“争取把自己的家庭农场建设成为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态安全化的‘三化’新型农场,吸引外地游客来这里观赏花卉,采摘果蔬,体验乡村慢生活。” 与此同时,崇雒乡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农林优势,成立了宋慈柑桔专业合作社,借助“建阳桔柚”品牌效应,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将崇雒桔柚作为该公司打造绿标名优产品的基础,即提升了崇雒的桔柚品质,又扩大了宣传。为了让果林经济与观光旅游无缝融合,集中体现生态、休闲、科普三大功能,今年正式启动了建阳区和润发展有限公司桔柚示范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地块整理和路网建设,园区喷灌、桔柚及休闲采摘果树种植等正在陆续推进,最终将建成集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标准化精品桔柚示范园,这也将成为绿色文旅小镇的又一好去处。 随着整村搬迁,集镇人口集聚,配套设施完善;农贸市场改造,街道面貌换新;高标农田建设,田间基础夯实……如今,一个村容村貌全面改善、人文内涵不断丰富、服务功能日趋齐备的崇雒正以绿色文旅休闲小镇这一崭新的姿态,笑迎八方游客,广纳四海宾朋。(陈莉丹 翁皓) 莲源山水库风光 宋慈纪念园
宋慈纪念馆 宋慈墓
如是寺 美丽上洋
美丽乡村(丁晓雄/摄) 宋慈新村
崇雒后畲剪纸 崇雒桔柚
宋慈白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