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2025年中华文明讲坛与课堂系列活动之中华文明课堂第一讲《浅谈孝的真精神》在建阳一中举办。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增光担任主讲嘉宾。活动旨在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刘增光教授以一个大大的“孝”字开启话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孝”字的结构和含义,指出“孝”字由“老”字的上半部分和“子”字组成,形象地表达了子女对父母长辈的侍奉与尊敬,这是“孝”最基本的内涵。他强调,孝不只是物质供养,更在于精神敬重。 讲座中,刘教授通过古今实例,生动讲述孝子故事与不孝后果,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孝的重要性。同时,他还结合现代社会背景,探讨如何传承孝道,鼓励大家从关心父母起居、倾听心声等小事做起。 此外,刘教授还深入阐释了“爱生、敬身、立身”与孝的关系。爱生,是感恩父母给予生命,珍惜生活;敬身,要爱惜身体名誉,不让父母蒙羞;立身,靠努力学习实现价值,让父母骄傲。鼓励同学们从当下小事做起,诠释孝道、塑造自我。 建阳一中学生蒋海琴:“刘教授的发言,让我明白了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及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 老师们表示,通过聆听讲座,让学生们对“孝”有了全新感悟,相信这份理解会化作学生日常行动指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绽放新光彩。 建阳一中老师黄建延:“刘教授的这场讲座,像一份及时送来的精神食粮,他用博学的知识来讲述,用典例来分析,引导当代社会青少年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具有责任感,实现了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林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