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99-5822971
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书香建阳 > 风物名胜 > 古文化遗址 > 正文
建阳书院——刘为·屏山书院
2024-05-28 09:54:54  作者:祝熹   来源:《建阳书院考》   责任编辑:


屏山书院位于莒口小源村南侧,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根据小源《刘氏忠贤堂·卷三》“刘学箕派下”记录,刘学箕派下十五世刘德,字宗仁,号菊坡,生于至元辛卯(二十八年 1291),殁于至正庚子(二十年1360)。大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1361)十二月丁显先生题其墓曰:“公存仁积善,无施无伐,於戏,其骥之未骋兮,其璞之未琢兮,公之鲠介,尚矣。”

刘德的儿子“刘为,迁小源立业”。

以刘德去世的时间来假定,刘为大约在1360年迁往小源,建祠堂(书院)当在此前后。

刘学箕是刘子翚的孙子。屏山书院是为祭祀刘子翚而建。

刘子翚,武夷山五夫人,朱子的三先生之一。据说,小源村之名是刘氏后人为纪念朱子,取《观书有感》诗中的为有源头活水来字而成。村名也许并不是因为“源头活水”,云谷山的山谷,是许多溪涧的源头,因此,云谷山下,有“小源”“巧源”“大源”“溪源”等村,这些村名,并没有多大的文化意义。

现存屏山书院为清代建筑,建筑坐东朝西,为单进式抬梁穿斗式结构,面阔10米,进深19.8米,总面积为198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门厅、天井、大厅。书院正门为“八字门”,十分气派,装饰精巧,保存完好。

沿正门拾级而上,进正门,是四合天井院。天井右侧的厢房立有四块石碑,分别为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四十六年(1781)、道光十三年(1833)和道光三十年(1850)所立,碑文记载了刘氏家族田产、山林财产记录等信息。

正堂中间塑着刘子翚的像,悬“忠臣儒堂”匾。祠堂北,有边门通往礼堂,礼堂设有戏台,也可做教学之用。村庄的主体建筑多在屏山书院之北,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分布在南北走向的主巷两侧,东西支巷较短,巷道交界处,有一座小亭,摆着条凳,可休息,可议事

刘子翚的后人住在小源村,西面枕着山,东、南、北各有一坊门,如今南门已不存,东门有砖雕“西山景照”,北门则是“云峰阳蜀”。

多有学者问到“云峰阳蜀”何意?

《山海经》中记载:“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所谓的“阳蜀”,可能指向是——《山海经》中的“杻阳山的鹿蜀”。

杻阳山,山南多赤金,山北多白金,有一种叫鹿蜀的野兽,形状像马,马首是白色的。身上长着老虎的斑纹,尾巴是红色的。鹿蜀还会发出像人吟唱歌谣的声音。鹿蜀的毛皮有着极其神奇的功能——人们穿戴鹿蜀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孙。

“云峰”则指云谷山。“西山景照”的“西山”与“云峰阳蜀”的“云峰”,是小源村东门、北门的朝山。

“云峰阳蜀”是指住在云谷山脚的刘家人,他们重视家族绵延,他们渴望祥瑞。他们既向往鹿蜀的超高的颜值,也希望鹿蜀让刘家百世延绵、儿孙满堂。

2015,小源村被列入第一批福建省级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


建阳新闻
今日建阳
炫彩建阳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22793 E-mail:jyxwbjb@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jyxwbjb@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5995822793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