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溪樟隐,在永忠里麻沙镇水南。宋祝和父穆著书之所。 ——民国《建阳县志·卷三》 樟隐祠,在三桂里水南。宋宝庆间建,在麻沙水南,祀祝和父先生穆。嘉靖间,因建会文桥而祠遂拆毁,并址亦失。万历丁酉,都御史金公查复,知县魏时应准本族子孙建祠于三桂水南以祀之。 ——明万历《建阳县志·卷二》 祝穆,字伯和。其先新安人,曾祖确,闻于歙,于朱子为外祖。穆诸父皆依朱子,遂为建阳人。穆幼孤,朱子尝教育于家塾。及长,命黄榦为之行冠礼。与弟癸同事朱子于云谷山,深得道学之旨,遂以儒名。尝往来吴越、荆楚间,所至必穷日登眺,探幽胜,询土风。卜隐于麻沙溪南,名其居曰南溪樟隐。凡经史子集、稗官野史、金石刻,列郡志有可采摭,辄抄录,寝食为废。下笔数千言立就,语辄惊人。所著有《性理大全》若干卷及《事文类聚》二百余卷、《方舆胜览》七十卷盛行于世,学者称樟隐先生。卒谥文修,祀先儒祠。 ——民国《建阳县志·卷十》
南溪樟隐在麻沙水南村。是宋儒祝穆隐居读书的地方。宋宝庆年间(1225—1227)建造,后改为樟隐祠,祀祝穆。 祝穆,为朱子外甥,十三四岁时跟从朱子游学建阳,受到朱子类似于家塾般的传授、教导。朱子的高足被称为“紫阳羽翼”的蔡元定、朱子的女婿勉斋先生黄榦,都是祝穆的启蒙老师。祝穆成年时,朱子让他的女婿黄榦为祝穆举行冠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祝穆学成后,负笈出游,游历天涯,双足踏遍吴、越、荆、楚,废寝忘食,搜刮无数素材,“探幽胜,询土风”“下笔数千言立就,语辄惊人”。晚年卜居麻沙水南,为隐居处取名“南溪樟隐”。“南溪樟隐”四字为朱子生前手迹,厅右小屋取朱子所书“岁寒”二大字,与岁寒而不凋零的古樟相呼应。南溪樟隐的对面,又筑小楼四楹,为藏书楼。“藏书楼”三字是张栻所书。在南溪樟隐,祝穆撰成两部文献性巨著,一是170卷的类书《事文类聚》;一是70卷的综合性地理志《方舆胜览》。 嘉靖年间,麻沙修建会文桥,樟隐祠拆毁。万历二十五年(1597),一位姓金的都御史查复、知县魏时应同意祝穆子孙在建阳水南建祠祭祀祝穆,今废。 如今麻沙楠木林湿地公园建有“樟隐亭”纪念祝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