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99-5822971
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书香建阳 > 风物名胜 > 古文化遗址 > 正文
建阳书院——刘中·瑞樟书院
2024-05-28 09:54:54  作者:祝熹   来源:《建阳书院考》   责任编辑:


瑞樟书院,在永忠里麻沙镇。唐开国公刘翶见于御制《为善阴骘》者,卜居镇南,手植樟木,大数十围。建祠,祀祖中垒刘向。裔孙浔州太守刘中增创书院,与兄子翚讲道,而朱熹亦从子翚讲学于此。其后右史文忠公刘崇之、刘砥、刘砺、子寰,俱于斯受业于熹焉。厥后裔孙曰蓬山羽士刘瑺者,增创道源堂于中,配以子翚、崇之、砥、砺、子寰。又立五忠祠于后,以祀翱、颌、韐、子羽、珙、纯焉,是为西族,与五夫东族同一脉也。书院久圮,而扁额犹存。国朝正统十三年,奉部符重建。复圮。成化十八年,提学佥事任彦常檄县重建。嘉靖丙申,建宁道王庭复檄县修葺,并树坊表。癸丑,知县冯继科复新之。知县张其协诗:“名贤世泽满闽江,六百年来此瑞樟。春雨秋风好培植,儿孙元不替书香。”

——明嘉靖《建阳县志·卷五》

 

瑞樟书院,在麻沙渡头村。刘翱在唐乾宁三年(896)率部入闽镇守建州,携家族成员迁居麻沙渡头,并亲手植下樟树。到了宋朝,当年刘翱手植的樟树已“大数十围,根盘屈曲”。此处一直为刘氏家塾所在,直到“宋嘉定(12081224),裔孙浔州守曰中者创瑞樟书院”,宋嘉定年间(12081224),刘翱后裔、浔州太守刘中在先祖故居附近修建书院,与同族兄刘子翚在书院讲道,而朱子跟随刘子翚也往来于书院。“宋右史刘崇之尝从朱文公读书于此中,扁额犹存”,与书院有关的刘氏族人刘崇之、刘砥、刘砺、刘子寰,或学于朱子,或与朱子往来。

书院坐癸面丁,周围重冈叠嶂。背靠盘龙峰,面溪,溪南即是云岩,左侧是莲湖,右侧是武陵桥。书院宽十二丈、深二十八丈。书院前有五开间的门屋,中间悬挂匾额瑞樟书院;正堂悬挂匾额“道源”;迎来送往的客厅则悬挂忠文世家匾。

宋朝的嘉熙三年(1239),理宗皇帝亲自敇“瑞樟书院”匾。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御撰《为善阴骘》,此书记载了“刘翱禁溺”的典故,记述刘翱救活人命、革除河西溺子恶习、济人利物等事迹。

明朝的成化十八年(1482),提学佥事任彦常视察福建各地的教育,从邵武到建阳,路过麻沙。任彦常见到瑞樟书院已经荒废,不由喟然长叹,并上书给代职的巡按监察御史汪奎,请求重建。汪奎答应了任彦常的请求,下令让建阳知县汪津重加修复。设立五忠堂,立三座牌坊,中间是忠节流芳,左边是力扶正道,右边是五忠风烈。嘉靖十二年(1533),佥事王庭重建忠节流芳”“力扶正道”“五忠风烈三坊。嘉靖三十二年(1553),知县冯继科修复。

明万历八年(1580),瑞樟书院被裁减。万历十三年(1585),重设。万历二十五年(1597),都御史金学曾重修。万历二十六年(1598),知县魏时应在麻沙街改建刘氏忠烈祠。

清代,未见官方的重建记录。1950年代,这棵瑞樟树因受雷电袭击,引起自焚,变成空心,树身可容数人。1990年代因干枯及人为挖树根而毁。如今,麻沙刘氏家族正重新修建。


建阳新闻
今日建阳
炫彩建阳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22793 E-mail:jyxwbjb@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jyxwbjb@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5995822793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