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99-5822971
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书香建阳 > 风物名胜 > 古文化遗址 > 正文
建阳书院——朱子·寒泉精舍
2024-05-28 09:54:54  作者:祝熹   来源:《建阳书院考》   责任编辑:


寒泉精舍,在崇泰里。宋乾道庚寅,朱熹葬母祝夫人于天湖之阳,遂筑室其傍,扁曰“寒泉精舍”。淳熙乙未,与吕祖谦编次《近思录》于此。元季倾圮。正统十年,八世孙曰澍者,以旧基卑湿,移建于今所。中为祠堂,以奉夫人祝氏暨韦斋神主。前为门,建两庑于旁。仍建小屋,以为祭祀斋宿之所。

——嘉靖《建阳县志·卷五

朱子(11301200),名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翁、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遯翁,人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谥“文”,世称文公。朱子一生四次任地方官,一次提举赈灾公事,三次入都奏事,一次入朝待制兼侍讲,为官83个月,入朝46日。朱子祖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三明尤溪,后居武夷山五夫。朱子18岁以建阳籍参加科考;中年在建阳的寒泉、云谷著述八年;晚年定居建阳的考亭讲学。朱子是宋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渊博的学者,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朱子的学术思想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达到了当时思想理论的最高峰。他提出的“格物致知”论综合了伦理道德实践和自然科学实践两方面内容,“在一般理学思想中之最独特亦最伟大处”;他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程式,其思想在元、明、清三朝一直是官方哲学,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还不断向外传播,对海外特别是对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朱子学远播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又于近代传入西方,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说。

寒泉精舍在莒口马伏村,是朱子在建阳建的第一所书院。

乾道五年(1169)九月,朱子的母亲祝夫人去世。乾道六年(1170)春正月,朱子安葬母亲于建阳马伏村。马伏在建阳城西约十公里。

马伏村的北面为太平山。

太平山,在崇泰里。峰峦尖秀,峭拔万仞,……有寒泉林,宋朱文公葬母处也。林中有湖曰天湖,文公筑寒泉精舍于墓旁,与吕祖谦编《近思录》于此。

——清道光《建阳县志·卷一》

太平山麓有树林称“寒泉林”,林中有一圆形的湖,不见水源却终年不会干涸,称“天湖”。天湖一带称“寒泉坞”。朱子母亲的墓地就在天湖的北面。依照丧礼,朱子“庐墓三年”,守三年之丧。朱子建起几间守墓的小屋,并取名“寒泉精舍”。

寒泉精舍比一般的草庐规模更大,以便会友、教学之用。朱子给蔡元定的信曾提及寒泉精舍的规模:“别后两日,稍得观书,多所欲论者,幸会期不远。此只八九间,下寒泉十一二间,定望临顾也。”

从乾道六年(1170)起,寒泉精舍便成为朱子讲学和著书立说的主要阵地。

朱子在《答范伯崇》的信中写道:“熹比携二子过寒泉,招季通来相聚,更有一二朋友来相聚,初不废讲议。”朱子带着儿子朱塾、朱埜到寒泉,约蔡元定等朋友一起来相聚论辩。

朱子在《答林择之》的信中写道:“此有李伯谏,往时溺于禅学,近忽微知其非。昨来此留数日,蔡季通亦来会,剧论不置,遂肯舍去旧习。”朱子在寒泉精舍时,李宗思(字伯谏)前来相见。李宗思资质好,但沉迷禅学,朱子约蔡元定前来,通过激烈的论辩,李宗思“逃禅归儒”。

朱子在《答吕伯恭》中写道:“建人刘氏兄弟爚、炳同预荐送,乃翁亦以免举试礼部,皆欲见于门下。某新阡与其居密迩,两年相从,甚熟,知其嗜学,其教幸与之进。”朱子母亲墓地离刘爚、刘炳的住地很近,朱子在寒泉精舍其间,刘爚、刘炳都到朱子的门下求学。两年后,朱子推荐刘爚、刘炳到吕祖谦门下学习。

到寒泉精舍拜访的朋友和求学的学人不少。厦门大学教授傅小凡、谢清果主编《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对朱子在寒泉精舍的生活有一段记录:“(朱子)携二子朱塾、朱埜饮食起居于其间。卧室外专设房舍,以作讲学之地。在朱熹的倡导下,精舍学风渐浓,逐渐成为当地的理学研讨中心。经常来聚的有何镐、吴楫、刘爚、刘炳、林用中等22名士人,其中有最为朱熹器重的蔡元定。三年居丧期间,朱熹的大部分时间都往来于寒泉,生活的主要内容便是讲学授徒。寒泉精舍是朱熹创立的第一个私垫性质的讲习之地,经他的大力宣扬,这里成为与吕祖谦金华、张栻长沙三足鼎立的理学研讨中心。”傅小凡先生将寒泉精舍的门人名士确定为22人。综合《南宋大儒朱熹》《朱子文化大典》等书籍,可以明确寒泉精舍从学的门人有:蔡元定、刘爚、刘炳、杨方、方耒、方士繇、廖德明、冯允中、连嵩卿、刘尧夫、周谟、魏应仲、吴英、李宗思、范念德、林允中、何镐、许升等人。

朱子在寒泉精舍一边守墓,一边读书、著述和讲学,他在寒泉精舍期间完成的著作有:《太极图说解》初稿、《西铭解》、《论语精义》十卷、《孟子精义》十四卷、《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八朝名臣言行录》二十四卷、《程氏外书》十二篇、《伊洛渊源录》十四卷、《古今家祭礼》十六篇、《阴符经考异》一卷,还有和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十四卷。

依礼制,寒泉精舍是三年守丧的草庐,但朱子把寒泉精舍当做一个著书讲道的重要据点,因此,朱子有5年的时间是以寒泉精舍为中心的,徐伟、涂怀京在《朱熹与南宋闽北书院》中称朱子的这段时光为“闽学学派开创时期”:“寒泉精舍的落成,标志着朱熹生平一段重要的讲学著述时期的开始,即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学派开创时期(1170-1178)。”束景南先生的《朱子大传》则称为“寒泉著述时期”:“从乾道六年(1170)起,寒泉精舍便成为他朋来讲学和著书立说的主要地方,他往返于寒泉、云谷、潭溪之间,丧终以后也就常居在寒泉精舍。这是他生平的一段重要的‘寒泉著述时期’,一直到淳熙二年(1175)七月,云谷建造全部就绪,朱熹讲学著述的中心才从寒泉转到云谷。

杨崇汇的《河洛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及创新》也有类似的表述:“从乾道六年(1170)庐墓守丧到淳熙六年(1179)赴南康军任上,朱熹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著述时期,撰写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也逐渐建立起宏大的理学体系与经学体系,完成了生平第一次学术思想的总结。”

元朝末年,寒泉精舍倒塌。明朝的正统十年(1445),朱子的八世孙朱澍,看到寒泉精舍的旧基低矮潮湿,就往高处移建。精舍的主体是祭堂,祭堂安奉祝夫人及韦斋先生(朱松)的神主。祭堂前是大门,祭堂两边建两条走廊。祭堂边上建了几间屋宇,是祭祀前斋戒、住宿的房间。此时,书院的功能已经消失,到了康熙年间,寒泉精舍废弃。


建阳新闻
今日建阳
炫彩建阳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22793 E-mail:jyxwbjb@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jyxwbjb@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5995822793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