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99-5822971
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书香建阳 > 风物名胜 > 古文化遗址 > 正文
建阳书院——游酢·廌山书院
2024-05-28 09:54:54  作者:祝熹   来源:《建阳书院考》   责任编辑:


廌山书院,即廌山游文肃先生祠。在禾平里。宋乾道丙戌,知县萧之敏建。时以默斋九言、受斋九功、定庵操、子蒙开配。明洪武己卯,知县陈敏重建。万历庚辰裁,乙酉题复。戊戌,都御史金公学增重修。又建坊于渡口,榜之曰“定夫先生故里”。

——清道光《建阳县志·卷三》

 

廌山,在禾平里白塔之旁,去县几一百里。其形如蟹豸,蜿蜓逶迤,如琢如削。盖以秀奇所钟也,宋游酢生焉。今为廌山书院对山。之近者曰公裳山,青润特立,如人披公服之状。朱秉铁《廌山夕照诗》:“豸山含暮景,返照客登台。草色烟光淡,林鸦次第来。”

——民国《建阳县志·卷二》

 

廌山书院也写为豸山书院,为游酢先生祠,在麻沙镇长坪村。“宋熙兴间,游文肃公广平先生倡学明道于斯,以面廌山,故名”,引文中的“熙兴”所指当是“熙宁“,则建造时间不迟于熙宁十年(1077年)。书院面朝廌山,故称廌山草堂。游酢的诲子诗“三十年来宿草庐”中的“草庐”就指廌山草堂。

南宋乾道二年(1166),建阳知县萧氏建祠祀游酢。嘉熙二年(1238),建宁知府王埜奉诏在祠址敕建“廌山书院”,宋理宗御书匾额。

开禧二年(1206),游酢三世孙游九公(谥“文清”)重建。元时遭遇兵燹,书院废弃。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游酢的裔孙游勉道重建正堂,堂前的大门仍用旧的御书匾额。三十二年(1399),建阳知县陈敏建中堂,祭祀游酢及游家的几位儒士。

明朝正统间(14361449),都御史滕公、张公奉诏,褒扬先哲,重修书院。

弘治十七年(1504),御史宋廉重修。

正德年间(15061521),尚书姚英之到福建视察办学情况,置田若干亩以供春秋二祭。

嘉靖三十年(1551),福建巡抚曾佩到麻沙长坪,探访游家的故老,知道廌山书院荒废,于是拔款重修。重修后,宋衡写记文记载此事。

万历十三年(1585),巡按御史杨四知,上奏请求恢复廌山书院,并立“道南儒宗”的祠堂匾。二十六年(1598),御史金学曾在富垅渡口建“定夫先生故里坊”。

清康熙五十六年,建阳知县立“载道而南”祠匾。

乾隆三年(1738),福建学政周学健立“理学元宗”祠匾。

清乾隆三十年(1765),建阳知县詹登高捐棒重建,砖砌坊门,建“名儒阙里”坊。

据游酢三十七代孙游希鹏回忆,解放前书院房舍有上下栋,左右厢有廊屋,与前面的小圆门相通。上厅供祀游酢遗像。院内种有柏树,最后一次修建是清同治三年(1866)。《重修廌山公祠并补刊文集板小引》中提到:“近遭兵燹,祠宇摧伤,《文集》之板,仅存一二。远近学者,尚思修建,况在孙子?即爰而倡议重修,踊跃肩摩,众擎易举,取用良多,庙宇聿新,享堂巍峨。”

现因年代久远,书院倒塌,仅剩书院门,今为建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建阳县志》在“廌山书院”条目下录有游酢寄杨时的诗,并录杨时寄游酢的诗,各一首。

怀旧寄杨中立

游酢

萧条清颖一茅庐,魂梦长怀与子居。

五里桥西杨柳路,可能鞭马复来无。

 

杨龟山寄至廌山

杨时

忆昔相逢凤山迹,驹隙骎骎余半纪。

君趋乌府近清光,陆海惊涛涨天起。

云航大舸半棹溺,舣岸得全诚偶尔。

我时捧檄赴荆渚,放浪江湖一浮蚁。

谈经好古老无用,哺啜糟醨咀糠粃。

东归虽复有民社,为米折腰良可耻。

市朝纷纷真羿彀,朔兔燕孤不容拟。

投身中地竟谁免,未信棘端能捍矢。

重楼百尺卧玄德,问舍求田不须鄙。

早岁结盟初有约,齿豁头童今老矣。

竹场预想傍田庐,负耒耦耕何日始?


建阳新闻
今日建阳
炫彩建阳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22793 E-mail:jyxwbjb@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jyxwbjb@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5995822793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