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霄峰精舍,在崇泰里莒口。原在洛田里昌茂坊。景祐间,宋贯之先生建为论著所。后改为书院,移建同由南山下。复废。明万历丁酉,子孙宋文宠呈今所。有记。今废。 ——康熙《建阳县志·卷二》
霄峰精舍,宋咸在景祐二年(1035)建于洛田里(崇雒)。 宋咸是北宋天圣二年(1024)甲子宋郊榜进士。景祐元年(1034)的春天,由于身体不好,宋咸获准病休在家。第二年,宋咸在家乡崇雒的昌茂坊建霄峰精舍,聚徒讲学,培养人才。江西参议官俞龙为他作《霄峰精舍记》。 宋咸建霄峰精舍的目的是明确的,“欲于此积书充栋,图为讲道开来之计”。方彦寿先生评价说:如果说唐代熊氏鳌峰书院传播儒学是通过对后人的补述考证而得出的结论的话,那么,霄峰精舍则是在创建之始就明确宣示以“讲道开来”,即阐扬、传播儒家思想为宗旨的书院。 宋咸一直都有明确传播儒家思想的情怀,他为官,始终秉持办学校、育人才的初心。 庆历元年(1041),宋咸出任福建尤溪知县,看到县里百姓不学习,宋咸重建县学,并将县学迁建到县城的东南,亲自带领十多位县城弟子学习,讲授经书,行走出入与弟子一道,尤溪百姓开始以学习为荣。宋咸的门生有一位叫林积的,后来考中进士,成为尤溪县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宋咸还辑了部《尤川志》,此书成为尤溪第一部县志。之后,宋咸由尤溪转任邵武知军,修建学校,增建校舍,添置学田500亩,亲自讲学,和在尤溪一样,在邵武学宫,常常有一千多人聚集学习,学校规模并不亚于现在的学校。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等人发起了一次变革,史称“庆历新政”。在范仲淹等人的提议下,宋仁宗下诏兴学:“诸路州府军监,除旧有学外,余并各令立学。”第二年,宋咸以国子监教授到琼州(海南)任知州。为响应“庆历行政”,他创办琼州学宫,修建尊儒亭,买田养学,并将仁宗御赐皇宫藏书馆部分藏书转赠琼州学官。宋咸以“省长”的身份授课讲学,教读五经。不久,他的学生陈孚成为海南的第一位进士。 宦海沉浮,嘉佑六年(1061),宋咸被李师中弹劾,以朝散大夫、都官郎中的身份回到家乡建阳著述讲学,教化乡里。他的《周易补注》十卷刊行后,欧阳修看了很喜欢,写信给宋咸说:“足下于经勤矣!凡其所失无不欲正之。”南宋著名藏书家陈振孙,家藏书多达五万一千多卷,一生博览群书,他阅读宋咸的《朝制要览》之后说:“是书作于嘉祐中,而传于陆放翁诗,皆国初故实,读之使人有所感焉!” 清朝王维文撰文称赞“宋贯之先生为闽中第一流人物”。 宋咸,字贯之,史书记载,“宋咸之后五世为宋翔;宋翔之后四世为宋巩”,宋巩的儿子是“大宋提刑官宋慈”。 宋咸的诗作留存不多,有一首咏《桂》。 多应谯国山边种,岂是嫦娥月里香。 愿为儿孙积阴德,东堂时占一枝芳。 霄峰精舍后来移建于童游南山,此后又移建于莒口,于是,建阳就有了三座霄峰精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