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99-5822971
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书香建阳 > 风物名胜 > 古文化遗址 > 正文
建阳书院——熊秘·鳌峰书院
2024-05-28 09:54:54  作者:祝熹   来源:《建阳书院考》   责任编辑:


熊秘,乾符间,官至右散骑常侍、兵部尚书。因黄巢乱,自南昌避地入闽,至义宁,爱其山水,遂卜居焉,名曰熊屯,鳌峰书院其所建也。

——道光《建阳县志·卷十三》

鳌峰书院,即熊勿轩先生祠。在崇泰里樟㘵,书院故唐熊尚书秘所建,为子孙肄业之所。宋勿轩先生禾改其门对云谷,以寓仰止之意。明成化庚辰,副使何公乔新重建以祀勿轩先生。万历丁酉,都御史金学曾重修。

——清《道光县志·卷三》

 

 

鳌峰书院在莒口樟㘵(又称熊屯、熊墩),始建于唐末乾符年间(874-879),是唐尚书熊秘为家族子孙学习而创建的家塾,是闽北的第一座书院。

宋朝初年,熊氏后裔熊知至,自号鳌峰先生,撰有《鳌峰隐人集》。熊知至改家塾名为鳌峰书院。

宋亡后,熊秘后裔熊禾主持书院并重修,增建传衷堂、道源堂、熊氏忠孝节义祠。熊禾对朱子推崇备至,他在《考亭书院记》中写道:“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 他称朱子为“百世之师……公之文,如日丽天;公之神,如水行地”。重修鳌峰书院时,熊禾将门改对云谷,以示景仰朱子,承接朱子道学之传,并将书院名改为“云谷书院”。熊禾担心“道学之不明,由祀典之不明也”,于是“黜邵、马而定五贤之祠,别配享而正孔庙之仪”。熊和在鳌峰书院通过明确祭祀的对象,来达到明道统、明祀典的目的。祭祀孔子,以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配祀;其次,将“邵”“马”,即邵雍、司马光移出祭祀体系,只祭祀“宋五贤”——周濂溪(敦颐)、程明道(颢)、程伊川(颐)、张横渠(载)、朱晦庵(熹)。在《三山郡泮五贤祠记》中,熊禾自叙:“仆于云谷之阳,鳌峰之下创小精黉,中为夫子燕居,配以颜曾思孟,次以周、程、张、朱——濓溪、明道、伊川、横渠、晦庵五先生,隆道统也。”

熊禾将整套的学院礼仪引入云谷书院,书院开学时,熊禾举行“舍菜礼”, “舍菜”也叫“释菜”,是古代的祭礼之一,书院在开学或春秋两季祭祀孔子时,即为“释菜”礼。礼成后,士人李德成写下《鳌峰书院舍菜礼成》:

鳌峰峰前子熊子,举目乾坤泪如雨。

百年学绝白日飞,要作山中古乡遂。

相看云谷青不了,手濯流泉挹清泚。

……

大德九年(1305)的元日,来参加释菜礼的学者达55人,熊禾的《乙巳元日鳌峰书院会拜五十五人》一诗生动描绘了这一盛况:

晓日瞳瞳一岁初,乡闾盛会说吾庐。

运当尧历三千六,数协羲图五十余。

修竹岁寒欣得友,野花春色且携书。

大篇听取艰贞训,万古天心定不虚。

鳌峰书院因熊禾讲学著述而闻名,熊禾去世后,后人就在书院建祠奉祀他,故又称熊勿轩先生祠。

明永乐十八年(1420),书院被权势侵占。正统十一年(1446),熊氏后人熊椽申诉上司宪副高公、佥事董公,书院得以收回修复。

明成化十年(1474),知县项旻在书院外建两座牌坊,左边“道学”坊,右边“忠孝”坊。在此前后,分巡佥事彭诚下文让通判周凤修复书院;副使何乔新重建。万历二十五年(1597),都御史金学曾重修。鳌峰书院毁于民国后期,留下五大圆门与残垣断壁,1976年遗址改为田地。现已小规模重建。


建阳新闻
今日建阳
炫彩建阳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22793 E-mail:jyxwbjb@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jyxwbjb@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5995822793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