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阳“潭阳书舍”公益书吧内,随处可见各个年龄段的读者们低头看书的景象,公益书吧深受大众喜爱。 千年古邑建阳,享有“图书之府”和“建本之乡”的美誉,是宋代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一生亲手创办的书院有四所,除武夷精舍外,另外三所都在建阳,此外,“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程门立雪”尊师典范游酢等文人雅士也出生或生活工作于此……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新时代“书香建阳”建设提供了丰厚的阅读基础。 近年来,建阳区按照福建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守正创新,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优势、整合力量,积极推进“书香建阳”建设,大力保护传承书院文化,着力建设公益书吧,全力激活城市“读书基因”,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让全民阅读在潭阳大地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已投入2300万元建成首批10个“潭阳书舍”公益书吧,新增阅读面积超3500平方米,带动社会各界打造12 个共享阅读空间。 古今结合,续为新用 建阳区赓续书院文脉,深挖南宋时期建阳作为福建书院文化中心的历史底蕴,对全区书院历史遗存进行梳理,推动书院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书香建阳”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加强书院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在考亭书院、考事古街——武夷梦华录等文旅项目中打造书院文化集中展示区,常态化办好朱子成年礼、敬师礼、祭祀礼等“朱子三礼”,推动书院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书院文化,推出“书香建阳”建设6大工程19项举措,将朱子、宋慈、建盏、建本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寒泉精舍、考亭书院二期项目,实施喜马拉雅“有声城市”项目,“书香建阳”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发挥考亭书院文化引领作用,积极培育书院新业态,在考亭书院内打造朱子文创书吧。目前已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旅游伴手礼30多项。此外,打造以考亭书院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考亭古街、建盏文创园、花花世界等景点的考亭研学路线。2022年以来,举办各类研学、培训活动86场、25230人次;推出“考亭讲坛”品牌,今年开展《北孔南朱与中国文化》《考亭书院的历史地位及影响》等系列讲座17场,受众超2万人。 集中力量,打造书吧 探索书香社会建设的“建阳模式”,建阳区以“公益书吧”为突破口,强化“五大保障”,建立区委、区政府“统领”,区委宣传部“牵头”,产权单位“负责建”、属地乡镇(街道)“主体抓”,区文体旅局、城投集团、全民阅读促进会“具体管”的公益书吧“五大保障”支撑体系。先后制定出台《建阳区推进“书香建阳”建设的意见》《建阳区推进“书香建阳 全民阅读”工作实施方案》《建阳区公益书吧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成立以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区委宣传部牵头33家区直单位组成的“书香建阳”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将“书香建阳”建设纳入绩效考评和文明单位创建的内容。连续2年将“潭阳书舍”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汇聚“党委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书香建阳”建设合力。 坚持公益书吧功能纯粹化、服务公益化、建设持续化的思路,建阳区加快推进“城市10分钟书吧圈”建设目标,今年启动12个乡镇(街道)和主城区15个公益书吧建设,同步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办公用房等公共资源建设公益书吧,进一步提升书香气息、涵养文明新风、提高城市品位,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因地制宜推广“公办、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4种创办模式,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益书吧建设,不断夯实阅读阵地支撑。如人行公益书吧由人行建阳支行出场地、财政出资金进行建设,再交由志愿者运营,呦呦书吧由退休教师个人发起,软硬件投入均自筹解决;建阳一中公益书吧由学校倡议设立,广大校友及社会力量自发赞助建设;爱心园面包坊等私营业主无偿共享门店,建设阅读空间,政府给予适当奖补扶持等。 要实现“城市10分钟书吧圈”目标,不可缺少的是志愿者的力量。建阳区组建“潭阳书舍”阅读志愿服务队,作为公益书吧运营主体,成立领读者、书籍流通、研学体验、宣传推广、内务管理、志愿服务等6支志愿队伍。截至目前,志愿者突破1000人,涵盖退休教师、机关干部、医务人员、法律工作者、在校学生等群体,逐渐形成“带动一家人、引领一片人”的虹吸效应,打牢“城市10分钟书吧圈”的基础。 此外,建阳区突出公益活动,破解流量密码。常态化开展“我爱建阳城共做书香人”主题活动,掀起“我为公益书吧捐本书”热潮,激发广大市民群众参与热情,全区已有40多所学校、70多个机关支部联动发力,近6万人参与捐书活动,截至目前,“潭阳书舍”公益书吧在册图书已突破15万册。 相关负责人表示,建阳区利用自身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了一批极具建阳特色读书品牌,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