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福建农林大学“2023年再生稻绿色丰产高效栽培现场观摩及学术研讨会”在建阳区举行。与会专家组对福建农林大学承担的“优质再生稻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为551.17公斤,加上头季平均亩产,再生稻两季产量达1318.97公斤,该示范片连续8年实现再生稻两季亩产“超吨粮”。 当天上午,在位于水吉镇再生稻示范片内,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担任组长,10多位全国再生稻行业专家组成的验收测产组正在对再生季稻进行测产验收。据了解,该示范片于2015年由福建农林大学团队与区农业农村局共建,通过再生稻种植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攻克机收再生稻低位芽萌发率低、机收碾压减产严重等难题,实现再生稻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中国农业大学院士教授康绍忠:“因为现在农村比较缺劳动力,那么机械化的再生稻,我想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不够的问题的一个出路。特别是刚才介绍的全碾压的技术,就是在头茬收割以后,可以增进它的分裂,增产效应也非常明显,所以这个技术确实首先是在福建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福建山多地少,耕地资源有限,发展再生稻能更好利用现有耕地资源。近年来,林文雄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建阳、浦城等地指导再生稻种植超万亩,均达到亩产超吨粮水平,每亩增收500到600元。 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林文雄:“这个可以深受农民的欢迎,高效。同时,再生稻米质又好,可以得到好价钱,从环保意义上,它还是一个低碳,降低碳排放、碳中和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同时又节水。”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建阳是福建省重要的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再生稻产业发展,通过良种、良法、良技、良机、良田配套,大力发展优势明显的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目前全区再生稻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3万亩,为福建粮食稳产增产作出了建阳贡献。(胡志雄 刘剑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