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举措。今年以来,建阳区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全力推进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眼下,全区21000多亩烟后田制种母本移栽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7月12日上午,在建阳区潭城街道黄墩村,制种企业抢抓农时,忙着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移栽,确保父本与母本同时扬花,提高母本的受粉率,为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和产量打下基础。 建阳区级科技特派员刘美荣:“粮食安全最关键的应该是种子安全,如果按照电子产品来讲,种就是粮食的‘芯片’。” 今年初,黄墩村党支部牵头,引进一家种业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村里330亩烟后田用来培育杂交水稻种子,不仅提高了烟后田的种植效益,还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赚钱,增加收入。 建阳区潭城街道黄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立元:“现在每天用工劳动力是六七十人,每天的工资是220元,一天一结。在这里做的时间共计有三个月。” 杂交水稻制种从前期育秧到父本、母本移栽,再到拉花,以及最后的种子收割,每亩用工费用在700元左右。这意味着,黄墩村330亩烟后田制种将给村民带来22万元左右的收入。 建阳区潭城街道黄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立元:“所以我们也很欢迎种业公司来我们村里承包土地。如果今年种植效果会好,我们可以继续扩大,增加村财和村民收入。” 据介绍,建阳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构建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全面提升了全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力争到2025年,全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30000亩以上,种子年产量达到600万公斤以上,总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建成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黄子荣 张威 黄远迪 翁馨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