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南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与文天祥同榜进士,任抚州(今属江西)司户参军,不久弃官。宝佑六年元军南侵,次年赵葵为江东西宣抚使,推荐枋得为干办公事,不久提升礼兵部架阁。因战事的需要,调他到沿江一带招募士兵,得义军万余人,征收供应军需的钱米,保卫了江西饶州(治今波阳)、信州(治今上饶),抚州(治今临川)。元军撤退后,贾似道任右丞相,朝廷核算军费,责令赵帅赔亏短军费。枋得说:“不可以累赵帅”,倾产以赔,犹不足数,被罢官。景定五年(1264年),枋得为建康(今南京)考官,以政事作为策问的题目,愤贾窃权柄,害忠良,误国毒民,被谪居江西兴国军。 咸淳三年(1267年)赦归,诏任史馆职。枋得说:“似道饵我也”,不赴任。德佑元年(1275年)诏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史兼知信州。次年正月,宋叛将吕师夔与元将武秀分别侵占江东地区,枋得组织军队抵抗失利,走入安仁(江西余江县),会同淮南义军张孝忠部,在团和坪与师夔军决战。孝忠牺牲,安仁失守。元军进取信州,城失守。五月,景炎帝授枋得江东制置使,往弋阳组织抗元义军。七月枋得攻铅山,兵败。于是枋得乔装打扮,改名换姓,逃奔福建建阳县唐石里(今黄坑乡)。不久谢枋得转到朱熹当年讲学的云谷茶坂。沿途逆旅中,他每天穿着麻衣草鞋,向东嚎啕大哭,以表对宋朝的怀念。他还潜居书坊。至元21年(1284年),元朝大赦天下。枋得到建阳县城关水南桥南端卖卜,挂上“依斋易卦卜者”的牌子。有来占卜的,只收大米和布鞋,给他钱,则拒绝接受 枋得长期居住建阳,被元朝当局察觉。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集贤殿学士程文海推荐宋臣30人,枋得名列榜首。程文海亲自登门聘召,枋得坚辞不就。程在他的卖卜砚上题“谢侍郎砚”而别。翌年,江浙行省左丞忙兀台被旨征召,枋得又不应诏。至元二十五年江西行省参政管如德奉旨到江南搜访人才,留梦炎把枋得推荐给他。枋得这时隐居后山堂,写信给梦炎说:“江南无人才”,“今吾六十余矣,所欠一死耳,岂复有他志哉?”同年,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因元朝当局急于求贤,想借推荐枋得为已立功,就派他的朋友赵孟迦来游说,枋得数斥天佑在福建做官,不推广德政,反而增收冶银税。这年九月十一日枋得在建阳后山被挟持到建宁路(治所今建瓯),当即赋律诗一首,有“雪电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的诗句,以表达此行的志操。及至会见天佑,傲不行礼,又不答话,绝食20多天。十月十八日,天佑派吏卒十余人,强迫他赴大都(燕京),沿途只吃些蔬果。衣弊履穿,趑趄于雪野冻土中。有行善的人,施以精金重裘,都拒绝接受。至元二十六年四月初一,被押送到大都,绝食,写《崇真寺绝粒诗》明其志。自称“大宋遗民,大元逸民”。由于数月旅途劳顿,病情严重,移住闵忠寺,见壁上《曹娥碑》,他哭泣说:“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其师留梦炎叫人把药掺在稀饭里端进去给他吃,枋得发怒大骂道:“吾欲死,汝乃欲生我耶?”把饭泼在地上。终于在四月初五日,逝世于京城寓所,享年64岁。子定之,扶棺归信州,葬故乡弋阳玉亭龚之原。门人私谥“文节”。著作有《诗传注疏》《易说》《十三卦取象》《批点陆宣公奏议》《文章轨范》,以及杂著、诗文 64卷行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