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99-5822971
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书香建阳 > 建盏 > 建盏百问百答 > 正文
建窑建盏地理环境及窑址概况
2022-12-28 08:55:21  作者:   来源:《建窑建盏》   责任编辑:


建窑坐落在福建北部的南平市建阳区。建窑不仅是古代福建乃至中国著名的窑场之一,在世界瓷器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地理环境



建阳位于武夷山脉南麓,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自古为闽北区位与交通中心,地理位置突出。境内有白塔山、庵山等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其中白塔山主峰海拔1583米,为境内最高峰。建溪及其干支流崇阳溪、麻阳溪、南浦溪流经境内。

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毫升,年平均日照1802小时,适宜动植物生殖繁衍,有“嘉禾之乡”美称。

建阳自古是中原入闽的主要通道之一,地处闽北交通枢组,水网密布,水陆交通发达。建盏原产地建窑遗址西侧约500米处即为南浦溪,顺流而下经建瓯、南平可达福州出海,是古代建盏外销的重要水路通道;顺流而上则可抵浦城,越仙霞岭而入浙江。宋代泉州港的崛起为建盏瓷器的外销提供了畅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而刺激了建窑瓷业的发展。


建阳为山地丘陵地区,境内多山。土质以红壤土,黄壤土等为主。高岭土储量和可供制作建盏的黄泥、红土、黏土等其他胎土原料储量较大,且含铁量等指标更加符合建盏工艺的要求,其中三氧化二铁含量高达7%~10%,大大高于其他瓷器品类。因此,建窑建盏胎质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保温性能良好;胎色呈灰黑色。这些皆与胎土中铁含量高有密切关系。

建阳素有“林海竹乡”之称,森林资源居全省第四位,为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5.1%,森林面积18万公顷,木材蓄积量1250万立方米;其中松树林约占20%以上。而松树又是烧制建盏所需的主要燃料和最佳燃料。宋代建盏原产地建窑所在的水吉镇后井、池中村一带,生长着大量的松树林,为建盏的生产提供了优质的燃料。松材在黑釉建盏的烧制过程中能提供良好的自然还原焰,使建窑建盏形成了独特的釉面效果。

建阳陶瓷生产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发现了数十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采集或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标本。建阳的瓷器生产从唐代就已开始,1985年,福建省考古队在建阳将口镇将口村发掘了一条残长达52米的唐代青瓷窑址。宋代,建阳瓷器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建窑生产的黑釉建盏远销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元、明、清各代,建窑虽已衰落、但建阳仍有不少窑厂生产瓷器。




窑址概况



建窑窑址坐落在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池中村旁,位置在东经118°23′,北纬27°28′;北距水吉镇约5千米,西距建阳市约33千米,南距建瓯市约50千米。

水吉镇历史上曾属建州辖地(州衙驻地在建瓯)。东汉建安初年(公元196年)设建安县,此为建瓯建县之始。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建州。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26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民国时期,水吉一度作为特别区,1940年设县,1956年水吉县撤销,水吉等乡镇并入建阳县(建阳置县始于东汉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194年撤县设市),其余乡镇分别划入建瓯县(今建瓯市)和浦城县。历史上建窑因处建州、建宁府辖地而得名“建窑”,又有“水吉窑”、“瓯宁窑”等称呼。又由于建窑以生产黑釉瓷器见长,故文献上又有“乌泥窑”等记载。

中国古代常有窑址所处的州郡地名来命名,如:唐代的越窑、邢窑和宋代的吉州窑、定窑、磁州窑等。以往有作者由于对水吉镇的行政历史变迁不甚了解,所以混淆了建窑的地理位置,1989年2月日本出版的某陶瓷书中仍把建窑所在地的行政区划误为水吉县。国内有学者甚至以为“建窑始烧于唐代……位于福建省建瓯(以前称建安)的水吉镇,后来其窑址移至建阳,黑建的发展与兴起就是在迁至建阳以后”。其实,建窑窑址始终在水吉镇后井、池中村一带,并未迁移,只是由于水吉镇历史上的行政管辖权出现了几次变化,而出现了窑址的不同称呼而已。


建窑窑址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包括庵尾山) 、大路后门和营长乾(又名社长埂,包括源头坑)等处,方圆十余里,瓷片、匣钵等堆积如山,俯拾即是,窑址总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两宋,宋末元初趋于衰落以至停烧。历史上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碗著称,俗称“建盏”。建盏釉色品类丰富,尤以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名贵瓷品饮誉海内外,成为建窑系黑釉瓷器的命名窑场。近年还发现少量描金装饰盏,内容有“寿山福海”“福禄寿喜”等吉祥语和“岁寒三友”、兰花等花草树木。1985年10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表明,早在唐代中晚期,建窑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在庵尾山已发掘的三座龙窑基址中,有二座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窑址烧造青瓷。此外,在芦花坪也发现了不少青瓷器。此类青瓷器形以碗、碟、盏为主,此外,尚有执壶、盘口壶、罐、盆、盏托等。青瓷釉色多为青中泛黄或青中泛灰,釉色不稳定;器外壁施釉不及底且釉层较薄,呈细小开片,胎釉结合欠佳,有剥釉现象。

建窑黑釉瓷始烧于五代末至北宋初,其产品胎、釉层皆较薄,胎色灰黑,釉呈黑褐色或酱黑色,光素无纹。两宋时期尤其是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相当于11世纪至13世纪上半叶)是建窑的鼎盛时期,其杰出成就表现在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釉色方面,黑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与青瓷、白瓷形成“三分天下”之势,代表性的釉色有乌金釉(绀黑釉)、兔毫釉(按釉面有金兔毫、银兔毫之分)、油滴釉(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别)及鹧鸪斑、曜变等,此外,尚有窑变产生的杂色釉(如柿红釉、酱釉、铁锈斑纹等等);器形以碗(盏)为主,兼有少量灯盏、钵、高足杯、罐、瓶等。造型古朴,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黑;釉汁肥厚,胎釉结合致密。此外,这一时期建窑还生产青白瓷;器型以碗、盘、洗、三足炉等为主;胎白釉润;器内外装饰缠枝花卉、四季花卉、莲瓣、梅花、乳钉和婴戏等纹饰;技法则常用模印。其时代当在南宋末至元代初期。

两宋时期,上自宫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对建盏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高阿申先生发表在2005年3月23日《收藏快报》上的文章中认为:“此番以王者身份对兔毫盏作质量贵贱的论断,属中国陶瓷史上绝无仅有”。)建盏跻身贡品之列,由此身价倍增。清代朱琰《陶说》也说:“宋时茶尚撇碗,以建窑兔毫盏为上品”。建盏还流传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和地区,1976年,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中打捞出大量中国瓷器,其中不乏建盏珍品。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33年),日本山城人加藤四郎曾到福建学习烧造黑釉瓷器的方法。加藤回国后,在濑户开设工厂烧造黑瓷并获成功,这便是以后所称颂的“濑户物”。日本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收藏有相当数量的建盏,至2001年6月,在日本的1056件国宝中,有8件中国瓷器,其中建窑生产的建盏占了50%(4件),包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腾田美术馆和京都龙光院收藏的“曜变天目”茶碗(南宋)及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油滴茶碗。建窑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早在日本大正(公元1912-1926年)初年,日本人山本由定曾到水吉调查,并带回建盏赠送日本塌本靖氏,塌本博士曾出版《天目茶碗考》一书(昭和十年学艺书院版)。1935年6月,美国学者詹姆斯・马歇尔・普拉玛教授也到建窑进行考察。这是西方学者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对建窑进行调查。新中国成立后,冯先铭、叶文程、宋伯胤、张浦生、王莉英、赵青云等一批国内知名陶瓷专家及山崎一雄、林屋晴三、路易・艾黎等一批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比利时、西班牙和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德国、南非等数十个国家及港、澳、台的专家、学者,先后对建窑进行了科学考察。1960年10月和1977年5—7月,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及历史系考古专业、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县(今建阳区)文化馆联合对芦花坪窑址进行了二次科学发掘。1989年12月至1992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市博物馆联合对大路后门、营长乾和庵尾山窑址进行了大规模科学发掘。发掘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德金、福建省博物馆研究员曾凡主持,取得了重大成果,基本摸清了建窑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为全面、系统地了解、研究建窑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考古队清理了晚唐五代至宋末元初的龙窑基址十座,其中90SJY3长达135.6米(水平实测长127米),为国内目前最长的龙窑,亦堪称世界之最,一窑的装烧量高达10万件。1999年,建窑遗址考古发掘(1989-1992年度)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十大考古发现”。



建阳新闻
今日建阳
炫彩建阳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22793 E-mail:jyxwbjb@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jyxwbjb@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5995822793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