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99-5822971
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书香建阳 > 建盏 > 建盏百问百答 > 正文
建窑黑瓷的收藏与鉴赏(二):釉色品类及其基本特征
2022-12-28 08:55:21  作者:   来源:《建窑建盏》   责任编辑:


“建窑黑瓷的收藏与鉴赏”专辑共分五集,简要介绍建窑黑釉瓷器的器形种类、造型及胎、釉特征。本集简述建窑釉色品类及其基本特征。


黑釉是建窑的主要釉色。中国的黑釉瓷产生于东汉时期,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至宋代达到鼎盛,建窑更是黑瓷推向了历史的高峰。建窑黑釉属于古代结品釉的范畴,含铁量较高。在高温熔烧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气氛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这些釉面花纹与华丽的彩绘或繁缛的雕饰不同,它们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似为“窑神”之作,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魅力,陶瓷工艺界称之为“窑变”。民间工匠技师利用多种控制手法,使得结品釉成了铁系色釉中装饰手段最丰富的一种高温釉,这不能不说是劳动人民的天才创造。建窑首创的兔毫等结晶釉变化莫测,博得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赞颂。建窑黑釉普遍采用蘸浸和荡釉法一次性施釉,且釉层普遍较厚,釉汁肥厚。由于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于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与那些过于精致谨慎的器具相比,更带有一种粗率自然的亲切感,更能触发人们的无穷遐想。沉稳中多了几分灵动之美,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建窑黑瓷的玻化程度较高,釉面光亮但不刺眼,给人以宁静庄重之感。宋代是一个理学文化主导的时代,这种时代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平静柔和的心绪意境。建窑的黑釉瓷器所散发出的端庄而略带神秘的美感,正迎合了宋代的审美意识。

由于釉料配方的不同,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窑黑瓷釉面又呈现多种纹理。对于这些釉面纹理的命名,陶瓷界尚有不少争议,本书在尊重历史文献记载的同时,也采用部分约定俗成的称呼,大致将它们分为乌金(绀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及杂色等六大类。此外,近年还发现描金(银)的建盏。

釉色品类

  • 乌金(绀黑)釉

“绀黑”一词在宋代蔡襄的《茶录》中已有记载;“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这是建窑黑瓷较典型的釉色。乌金釉有的表面乌黑如漆;有的则黑中泛青;此外,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酱黑色。一般来说,酱黑釉釉层普遍较薄,光素无纹,早期建盏的釉色多属此类,釉面略显呆板,黑而不润、极少挂釉。建窑成熟时期的乌金釉釉层普遍较厚、“色黑而滋润”,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现出庄重素雅之美。

  • 兔毫釉

“兔毫”一词在宋代文献中也已频繁出现,如(茶录》中“文如兔毫”、祝穆《方舆胜览》中“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以及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等诗文中都频频出现这个词。兔毫是建窑最典型且产量最大的品,以致人们常常习惯以“兔毫盏”作为的代名词。所谓“兔毫”,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丝状条纹,形如免毛。由于“窑变”等因素影响,兔毫形状既有长、短之分,粗、细之别,颜色还有金黄色、银白色等变化,俗称“金免毫”“银兔毫”等。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黄庭坚《信中远来相访且至今岁新茗》诗云:“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蔡襄在《试茶》中也赞道:“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花,云闲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 

  • 油滴釉

“油滴”一词至迟在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就已出现在日本的文献中。成书于日本应永年间(公元1394—1427年)的《禅林小歌》中载:胡兹盘以建盏居多、有油滴、曜变......“油滴”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尚未发现。此种称呼目前陶瓷界尚有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油滴”是宋代文献中所指的“鹧鸠斑”。所谓“油滴”,是指在乌黑的底釉上散布着无数具有金黄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故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分。这种斑点多为圆形,大小不ー,大者直径一般为三、四毫米,最大者达一厘米;小者仅一毫米,形如沸腾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缭乱。油滴也是一种结晶釉,烧成难度较大,成品率低,传世或出土很少。90SJY1堆积层中也出土一件油滴碗,该碗口径12厘米,底径3.6厘米,高4.6厘米。在日本的文献记载中,“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名贵瓷品。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宋代建窑油滴茶盏口径12.3厘米、足径4.3厘米、高7.0厘米,1951年被指定为国宝。在现代收藏界,油滴建盏也是一盏难求的珍品。

  • 鹧鸪斑

“鹧鸪斑”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常有出现,如陶谷《清异录》中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方舆胜览》载:“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黄鲁直诗曰:‘建安瓷碗鹧鸪斑。’”僧惠洪《元学点茶乞诗》中也写道:“点茶三味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陈蹇叔也在诗文中赞道:“鹧鸪碗面云萦宇,兔毫瓯心雪作泓。”黄庭坚《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诗中写道:“建安瓷碗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可见,鹧鸪斑在宋代不仅是建窑的成熟产品,也是一种名贵产品。

宋代建窑不仅生产鹧鸪斑,而且也充分得到了文人雅士们的首肯。但怎样的建窑黑釉纹理才能称得上“鹧鸪斑”呢?目前陶瓷界争议很大。有的学者认为,“油滴”就是“鹧鸪斑”;也有的学者认为,1992年5-6月间,在水吉池中村原瓷厂内发掘出土的,以往研究者称为“珍珠斑”的釉面品类就是“鹧鸪斑”;还有的学者将“珍珠斑”列入“正点鹧鸪斑”,而将油滴列人“类鹧鸪斑油滴”、曜变则命名为“类鹧鸪斑曜变”。也有的学者认为,“鹧鸪斑”是江西吉州永和窑的风格,《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应为永和之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有关专家研究,鹧鸪鸟的羽毛通体有二大主要纹理,其背部为紫赤相间的条纹,而胸部则为“白点正圆如珠”,因此,建窑出土的“珍珠斑”应是宋代文献中的“鹧鸪斑”。此类斑纹比“油滴釉”更富有立体感。笔者赞同这种观点。目前,完整器较少发现。鹧鸪鸟为闽北山区常见的鸟类。日本尚未发现有此类传世品,故其文献中未见此类名称也就不足怪了。2007年5月,在水吉镇池中村河边出土数十件名贵的“鹧鸪斑”纹碗残件,其中有部分是生烧品,今年又陆续发现此类产品,其中不乏生烧品,底色或泛白或泛黄,珍珠斑点釉色或呈黄白色或呈黑色,由此说明此类产品是一次性烧成。

  • 曜变

“曜变”一词至迟在《禅林小歌》中就有记载。成书于十六世纪前期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中,把建盏珍品划分为若干等级,其中将“曜变”列为“建盏之至高无上的神品,为世界所无之物。”所谓“曜”即“耀”“照耀”之意。“曜变”,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曜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而得名。曜斑广布于建盏的内壁,并随所视方向的移动而变化,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金光。由于“矅变”烧成难度极大,故传世甚少,仅日本收藏三件宋代建窑曜变茶盏,分别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口径12.2厘米、足径3.8厘米、高7.2厘米,1966年6月被指定为国宝)、大阪藤田美术馆(口径12.3厘米、足径3.8厘米、高6.8厘米,1953年被指定为国宝)和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口径12.1厘米、足径3.8厘米、高6.6厘米,1951年6月被指定为国宝),其中以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最佳,号称“天下第一宝碗”。该茶盏当属宋代建窑黑釉茶盏中的传奇之作。

2009年上半年,在杭州市上城区的原杭州东南化工厂遗址出土了一件宋建窑曜变釉束口盏,器内壁的矅变斑纹展现梦幻般的光彩,与斑纹格外鲜丽惑人的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曜变天目盏相较,其釉色也毫不逊色。该盏口径12.5厘米、底径4.2厘米、高6.8厘米。

  • 杂色釉

由于建窑黑釉器系“窑变”所致,故釉面纹理变化多端,除上述五大类釉面纹理之外,还有一些杂色釉,如柿红色、赤红色、酱釉(酱绿釉、酱黑釉、酱黄釉)等。而有的文章中提到的“灰白釉”“芝麻花”“结晶冰花纹”“龟裂纹”等杂色釉,笔者认为大都是火候不够高的次品(生烧或半生烧品)。如果放置窑炉重新烧制,灰白的颜色也可以转变为黑色。建窑黑釉器必须在1300C左右的高温中方能烧成正品。此外,“铁锈斑”纹的定名问题还有待陶瓷界进一步研究、确定。

  • 描金(银)

此类产品一般在器内壁描写吉祥文字(如“寿比南山”“寿山福海”),或描绘线纹、波浪纹等。此类器为二次烧,即在烧成的建盏上描绘金(银)彩,再人窑低温烘烧。金(银)彩较易褪色。

建窑黑釉的基本特点

及主要化学成分

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采取大自然的草木灰和天然釉是矿石等原料调制而成。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由于釉料中的含铁量较高,故烧成后的釉色乌黑发亮。

根据上海硅酸所的测定,建窑兔盏釉质的化学成分依次为:二氧化硅占60~63%,三氧化二铝占18~19%,氧化钙占5~8%,三氧化二铁占5~8%,氧化钾占3%,氧化镁占2%,五氧化二磷>1%,二氧化钛占0.5~0.9%,氧化锰占0.5~0.8%,氧化钠占0.1%。



建阳新闻
今日建阳
炫彩建阳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22793 E-mail:jyxwbjb@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jyxwbjb@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5995822793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