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高级陶瓷工艺师
南平市旅游商贸学校客座讲师
南平市建阳区茗盏缘建盏陶瓷有限公司创始人。
从事建盏陶瓷设计烧制近二十年,其中代表作有银毫.蓝雨、曜焰、乌金釉等先后获得中国世界遗产工艺美术、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协会评比的争艳杯、中艺杯、金狮奖等 金奖、银奖。多件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福建省愽物馆 、南平市博物馆、建阳区博物馆以及香港敏求精舍等展馆收藏。


一撮土,一味火,一只盏,守住千年技艺,传承工匠精神----王革
时光荏苒50载,岁月悠悠半世纪,在人的一生中亦长亦短。但你想做些什么,又做成了什么?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和结果。
王革的座右铭只有四个字:“永不放弃”。数年下来他坚持不懈,最终也用这四个字换得了梦想成真。2019年11月,他取得“陶瓷工艺师(高级)”职业技能证书。
建窑建盏,是泥与火交融的艺术,传承千年,享誉中外。经历人生半世纪的他选择了用一撮土,一味火,一块盏,守住千年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祖籍泉州,1970年出生的王革,自小随父母迁居建阳,一直对建盏耳濡目染,王革早年从事的工作虽然和建盏没有直接关联,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接触到建盏:在博物馆展柜中、古街收藏者店内,甚至水吉普通农户的家中,时常见到建盏的身影。
1995年在水吉镇新街竹器厂的香案上看到的一块建盏,盏色青黑,粗犷拙朴中透出卓尔不凡的高贵厚重,给王革留下深刻印象。
从此,建盏成了王革挥之不去的特殊情结,只要见到建盏,他就忍不住驻足,久久不愿离去。通过不断地了解和打听建盏的类别和制作技术,既拓展了建窑建盏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丰富了王革对建窑建盏的浓烈兴趣。
2008年,他偶然遇见建窑建盏非遗传承人吕竹兴在庭院中专注地拉坯,一捧泥,一双手,一盏茶的功夫,原本再普通不过的泥土经过吕师傅匠心独运地艺术加工,建盏初坯飞旋而出,仿佛一件涅槃重生的艺术品,赫然呈现眼前,凝重而深远……王革被震憾了,他再也挪不动脚步,当即拜吕竹兴为师,毅然决然走上了艰难的建盏制作道路。
从原料挑选、配制、练泥、拉坯、修坯、晒坯、施釉到烧成出窑,王革跟随师傅认真琢磨、仔细研究、反复试验……
2009年,他创立了“茗盏缘”建盏文化品牌,帮助推介建盏。2011年得到非遗传承人黄美金指点,参与研究烧制“油滴盏•曜焰”,在中国宜兴陶艺五朵金花北京汇报展中艺杯中荣获“金奖”。
2012年,他开始独立烧制建盏。一直生活在建阳城区的他,没有宽大的场地,因陋就简,在狭窄的空间里搭了一个袖珍窑,每次最多只能烧12只盏。每一次烧制,王革都要不时地关注窑温,常常夜不能寐。在烧窑过程中,除了仔细做好记录,他还认真钻研各种烧制技巧。
一窑、两窑、三窑……十几窑过去了,他只看到几块形状尚可,颜色均为柿红或者乌金的单色釉建盏,想象中“入窑一色,出窑万千”的兔毫建盏、油滴建盏都没有出现。
他没有气馁,反复向师傅虚心请教,沉下心来,不断试烧。几个月后的一个中午,他再次打开窑门,用铁钳取出尚有余温的建盏,一抹耀眼的金黄色兔毫映入眼帘。王革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将盏放在桌上,仔细观察,发现这只盏除了有点粘底,兔毫的斑纹清晰而立体。他兴奋地顾不上吃午饭,连忙查找记录,按照记录上的烧制方法,再次烧制,期待成功再次降临。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3年,他不但能够稳定地烧制出兔毫盏,还成功烧制出仿古油滴。
王革扎根传统,自成立“茗盏缘陶瓷建盏有限公司”以来,作品日趋形成拙朴耐看、历久弥新的独特风格。

2018.09至今—以南平市武夷旅游商贸学校特聘建盏传统工艺客座讲师身份定期开展建盏专题讲座,推广普及建窑建盏的相关知识;
2018.08—作为建盏行业首个被“海外华人华侨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会”指定礼品;
2019.02—被“中华文明复兴与世界大同学术研讨会”选为指定礼品。
2019.07—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参加香港(福建)文化精品展的建盏企业,与香港敏求精舍前主席陈永杰先生交流建窑建盏文化;
一双泥手,一颗匠心,数十载如一日,王革与建盏结缘近半个世纪,怀着对建盏的无限热爱,在建窑建盏这个神奇的烧制世界,开拓创新求突破、古物新造求发展,在求真务实的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