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建盏事业突飞猛进,气象万千。建阳当地处处可见盏芒四射,足堪耀目的场景。 沉寂了千年后的建盏能华丽归来,不仅仅得益于一些老师傅矢志不渝的坚守,也得益于一些新锐烧盏人的推介和创新。这些年,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创业者纷纷从外地回到了家乡做盏,他们的到来,让建阳这个闽北的小县城,与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建阳建盏产业走上了多式多样的网络营销之路,也让中国的建窑,变成了世界的建盏。 在这群星闪耀的年轻创客当中,刘学财便是其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新星。这位八零后的新锐建盏烧制名家,原先是一人在厦门打拼,在享受了刚当上父亲的喜悦之后,心里也多了一份坚守家庭的责任感。为了让自己的家庭更稳定,经济更合拢,同时又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年轻的他毅然告别了在厦门从事的婚纱摄影这个美好而浪漫的工作,回到家乡重新创业。当时建盏行情还不像现在这么蓬勃,2013年建盏协会成立的时候,整个建阳烧盏的大概只有几十家。回到家乡一心创业的刘学财像弄潮儿扑入大潮那样扑入了建盏的烧制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地深入钻研烧制建盏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不怕挥汗如雨,不怕筋骨劳累,不怕同行的冷嘲热讽,经过几年的沉埋努力,如今的他终于站在时代潮头,成为建阳建盏界一位成功的歌者。 刘学财说:“我们年轻人需要的是创新。而不仅仅是拘泥于老一辈的那些基础的手艺。如果每个时代的工匠都去做仿古,而没有自己顺应时代审美的创新,我们将没有好的作品留给后人去仿制,我觉得我应该为这个时代留下点好的东西。” 刘学财没有夸海口,他的代表作“满天星”就是建盏界难得的一款珍品。趁和他聊天的空隙,我仔细地端视这款作品:器型不大,玉兰花盅口,氧化后的釉色从盏缘一直延伸到底座,釉彩中层层叠叠地透析出点点白色圈纹,闪烁着银光,一如深邃苍穹里闪烁的星辰,美丽而亘古。这种美,如禅定之花,高古而耀眼,正是时下许多文人雅士追求的境界。我不禁心里默叹:难怪那么多人喜欢他的这款作品。 天上星月在黑夜中照耀我们,心中的星月则可以让我们在人生路上拥有恒久的光明,照耀我们前行。刘学财在心中有执着的星月,便应了那句行话——由于专一,变得专业!因为满天星中那种从盏缘延伸到盏底的釉色,并不是能轻易烧出的,许多烧制建盏的师傅,在经历多次失败后,都望而却步了。但刘学财却能不惧失败,迎难而上,而且,他成功了,成功得圆满。2015年,作品“彩斑油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作品“银兔毫”荣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作品“蓝油滴建盏”在2015北京第三十一届国际礼品及工艺品展览中荣获工艺美术银奖;2018年作品“建盏 满天星油滴”在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茶器设计大赛上斩获金奖;2019年作品“窑火•淬变”荣获第十届福建省工艺美术作品“争艳杯”大赛银奖。其作品还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刘学财说:“在这百花齐放的市场里,如果你的东西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就很难有自己的市场,所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很重要。”为了能烧制出这款满天星建盏,他从坯土、釉料、窑炉、窑温、氛围等每一个细节上下手,甚至还自己动手改装电窑炉具。业界里很多人烧盏时觉得无聊会看手机,可他在烧制的关键时刻,常常是关掉手机的,他说:“因为细节决定成败——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一定要特别专注。”这种专注之花,只有在心中有坚定梦想的人身上才会绽放。 当初刘学财刚从厦门回来时,和他合作的团队并不熟谙销售之道,因为他在厦门工作时就拥有了较好的网络销售经验,这为他的成功跨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刘学财说:“我的第一批客户都是从微博上引荐来的。当时建阳还没有建盏一条街。来买盏的一般是建阳周边的一些人,外省市的非常少,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网络从外地引荐。我的第一批微博上的客户主要是玩茶器的,他们对茶器很有讲究,早期的建盏是一种高贵的消费,而这些爱好茶器的人士便是我们首批的建盏客户。” 任何艺术,如果游离于时代之外,固步自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刘学财深知此理,2018年初,他与廖铭、陈叶琦、翁书杰四位当代新锐建盏名家在建阳组建成立了“建窑四杰”组合,很快就在建盏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同年4月16日,“建窑四杰”又在建阳建盏一条街开了一间全国首家公益无人茶室,再一次吸引了众多媒体眼球。如今,“建窑四杰”已经在法国卢浮宫开展。2019年1月1日,建窑四杰又受世界和平协会邀请,赴斯里兰卡开启文化交流之旅,斯里兰卡僧王专门接见了建窑四杰,给四位师傅进行了赐福,并亲自对“初心”建盏诵经开光加盖寺庙的印章认证。“建窑四杰”已然兑现成立初衷——让建窑建盏红遍中国,还要让建盏走向世界! 一出戏百看不厌,需有常看常新的脚本,才能开新枝,发新芽,这种“新”就是与时代的碰撞。刘学财的建盏之路便如这常看常新之戏,勇立时代潮头的他,还会在建盏界唱出什么新戏,让我们一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