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盏烧制的圈子里,叶礼旺是公认的 “美毫王”。他对烧制兔毫盏有着很高的造诣,作品各色兼具,有金毫、银毫、青毫几类。取一盏捧在手心,轻轻摩挲,一种温润如玉之感油然而生,仿佛经过水与火的淬炼升华,陶土已不是陶土,而是柔润的玉器。特别是叶师傅引以为傲的金兔毫,从不同的角度细细看去,每一丝脉络所散发出的光彩都不同,在透亮的茶汤下,立体感强、疏密有致的毫纹宛如绽放的金丝小菊迎风摇曳,灵气十足。精品必然出自名家。但很多初见叶礼旺师傅的人说,他不太像烧盏名师。的确,白净大气的五官,浓黑的头发,总是微笑的神情、高大挺直的身板……如果不是那双厚实却粗糙、满是老茧和细细的疤痕的手,穿着整洁的叶师傅倒更像一个寡言实干、沉稳儒雅的老干部。 “我的手跟别人的不一样。”叶师傅伸开他十指黑黑的手掌:“三十多年陶瓷技艺的磨练,我的手指已经没有指纹了。”年过五旬的叶礼旺出身陶艺世家,从爷爷辈开始就从事陶瓷技艺工作。他子承父业,十八岁就进了国营建阳瓷厂学习烧制陶瓷和制模。经过技术车间长时间浸淫,他学会了一身本领。年轻时候的叶礼旺已经对建盏独有钟爱,空闲时,他反反复复查看有关宋盏的古籍资料,将在宋代窑址捡拾到的残片细细研宄,各种釉色、各种器型都在他心里扎下根。1991年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凭着祖辈留下的资料和自己多年的经验,开始一门心思研究如何烧制兔毫盏。“兔毫盏是宋代建窑中最典型、最能代表宋盏风韵的釉色品种,黄庭坚有句‘兔毫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说的就是它!”一提起兔毫盏,生性安静少言的叶师傅突然健谈起来:“一开始完全因为喜欢,没有任何基础条件,我们夫妻俩租了厂房开始试着柴烧。”烧盏工序繁多,有选土、过筛、陈腐、揉泥、拉坯、修坯、选原矿釉石、配釉、磨釉、上釉、装窑、烧成、出窑等十三道工序。他坚信建盏是匠人和文人情感融合的作品,每一道程序都严格遵循传统技法亲力亲为,用最严谨的态度烧制最接近古风的建盏。“那时候每天四点钟就起床,做模具、拉柴火、运泥料、淘泥浆,都靠自己一双手,蛮辛苦。上窑以后,要不分昼夜烧三天,一刻也不敢马虎。”叶师母拿出珍藏了二十八年的一只泛着幽幽冷光的柴烧青盏,动情道:“这是我们第一次烧制的建盏,没成功,亏得连房租都没钱付,现在就剩这一只了。前两天有人出一千块要买,我不肯。它虽是次品,但却是我们几十年烧盏历程的最好见证,要传下去的。”除了这个宝贝,叶师傅家还有一样传家宝,那就是凝聚着他父亲几十年心血的三本烧瓷笔记。其中1962年的那本最珍贵,到如今已有57年历史了。建盏是先辈们留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匠心的底色应该是一份追求极致的执着。叶师傅血脉里就流淌着守艺传统的这份“执着”,他用大半辈子的光阴,只潜心钻研柴烧、电烧兔毫盏,这在圈子里是不多见的。第一次烧盏失败后,叶师傅夫妇也灰心了一段时间,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沉下心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一次次钻研、尝试,一点点思索、修正。“心里有事就整夜整夜睡不好觉,想着到底哪里出问题了。一个月我瘦了十几斤,吓死了,还以为得了不好的病,赶紧跑到医院去检查!”跟叶师傅不一样,一头短发的叶师母为人快人快语,性格直爽善言:“他更是啦,国字脸变成瓜子脸,胡子拉碴,也不讲话,一天到晚闷在屋子里研究。”随着岁月淘洗,叶礼旺对烧盏秘技也琢磨得更加透彻,质感观感上佳的兔毫盏慢慢出来了。其烧制的兔毫盏铁胎釉面立体,兔毫条达,均匀,清晰分明,配以纯净幽深的底色,散发含蓄内敛的光泽,在同类产品中显得大家风范。与宋盏相比,不仅达到了形似,而且达到了质似,神似。2013年,叶氏夫妇正式成立了“南平市建阳区叶礼旺陶瓷工作室”,打出了自己的品牌。“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那时候还没有用上微信、直播、淘宝等销售渠道,只是在自己家乡建盏发源地和建阳曼山建盏交流会出售,但叶师傅的兔毫盏总是被当地识货的人一抢而空,甚至有人长期订购。在一次众盏云集的建盏交易会上,叶师傅质朴大气、古意焕然的纯手工兔毫盏一下就吸引了时任建盏协会会长一韦武的目光。只见小小盏中经脉清晰的毫纹均匀整齐古朴,从盏缘延伸到盏底,实乃兔毫中上品!经过一番仔细鉴赏,他热情邀请叶氏夫妇将作品拿到建盏协会去摆放,而且摆在展厅的中央! 盏中奥妙见丹青。细观叶师傅的兔毫盏,釉面润泽明亮,兔毫细腻条达,器形规正精巧,很有宋盏古拙趣味。这样的独家风格源于叶师傅纯手工、循古法的执着坚守:一是一丝不苟秉承从选泥筛料到烧制的全手工制作;二是多年研究实践后,坚持采取地方原矿釉和草木灰相结合这种最接近古代工艺的独家配釉配方;三是严格遵循宋代工艺的生坯上釉技法。传统纯手工制作加上独家配方,必然是“独一无二”!圈子里的藏家笑说,叶师傅的兔毫盏最符合宋代崇尚自然、淡泊质朴的审美情趣,完全可以以假乱真!这侧面说明了其精湛水平。他的作品先后获得中国(北京)国际文创交易会工艺美术“华表奖”金奖、第一届开封市宋盏文化研究选拔赛金奖并被授予“优秀宋盏制作人”称号,获南平市建阳区多届建窑建盏作品大赛金奖;甚至在一次福建省闽艺杯建盏作品大赛中,经过专家层层“盲选”,叶师傅选送的三件建盏作品竟一举包揽金、银、铜奖项,第九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也一并获“银奖”和“铜奖”等等,真是拿奖拿到手软!此外,叶师傅还获得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技师和工艺美术师等荣誉称号。很多人钟爱叶师傅远销海内外的兔毫盏,曾有个山东商人对此一见倾心,专程赶到水吉想一睹叶师傅最得意的作品。看到之后爱不释手,央求叶师傅卖给他。叶师傅说:“只看,不卖!”。“不要不卖嘛,我出双倍!”见软的不行,对方竟然来硬的,拿出几摞百元大钞死皮赖脸道:“我太喜欢了,看在我千里迢迢赶来的份上,一定要收下! ”成名之后,许多人慕名而来想要拜师学艺,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知道叶师傅收徒要求极其严格之后,一部分行内人仍然不死心,千方百计假扮成买盏的客人前来套话,想知道叶家独制兔毫盏的秘方。天命之年的叶师母说她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和老伴出去旅游。自从夫妻俩干这行,他几乎没有离开过本市,总是忙忙碌碌。“烧盏哪里离得开人? ”叶师母说这话的时候,叶师傅静静地看了她一眼,眼神既宠溺又愧疚。回望当年,自己从一位陶艺工人成为了如今的兔毫 盏烧制的一介名师,妻子永远是他坚实的后盾。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对于叶师傅而言,每一只遵循传统工艺烧制而成的兔毫盏都倾注着他的情感和心血。“守艺传统”不仅是对烧盏制盏的最初热爱,更是一丝不苟的执着态度和内心笃定的专注情怀。直到现在,叶师傅还是坚持着全手工烧制的古法,用心、用手去感知土与火的温度。夜深人静之时,叶师傅总会徘徊在自家展厅,抚摸着自己一手烧制的作品和满墙厚重的获奖证书,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庄严的使命感一一那就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对精益求精的追寻和对初心匠心的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