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年谱简编》以王懋竑《朱子年谱》为基础,参考束景南《朱熹年谱 长编》,加以整理、删补而成。 建炎四年(1130)一岁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紫阳等。祖籍宋徽州婺源(今江西 省婺源县)。本年五月,其父朱松因避兵乱至尤溪,馆寓于友人郑安道宅。 九月十五日午时,朱子出生于尤溪县郑氏寓舍。小名流郎(一说沈郎), 小字季延,行五十二。 绍兴元年(1131)二岁 二月,朱松携家避乱,经古田龙爬;秋季,辗转至长溪(今福建省霞浦 县),寓居于龟龄寺。 绍兴二年(1132)三岁 春,朱松携家由长溪往福州,渡鸡屿洋,寓桐江,因其时韩世忠率军已 讨平范汝为起义军,朱松又欲携家返回尤溪,经福州得到福建路抚谕使胡世 将之荐,朱松得任泉州石井镇监税。 五月,朱松携家赴泉州石井任职。 绍兴三年(1133)四岁 张栻(字敬夫)出生。 绍兴四年(1134)五岁 朱松携家归尤溪。朱子始入小学,朱松作《送五二郎读书诗》。朱子始 诵《孝经》,即书八字于其上曰:“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其父曾指天说: “此天也。”朱子问:“天之上何物?”朱松奇之。 朱子此时阅读的教材还有“四书”。 三月,朱松应诏单身入都,除秘书省正字。 八月,祖母程氏卒。 九月,朱松丁忧归。 绍兴五年(1135)六岁 朱松携家至政和,葬母于政和将溪山铁炉岭,庐墓守丧。朱子在政和星 溪书院、云根书院,及邻县松溪的湛庐书院读书。 绍兴六年(1136)七岁 绍兴七年(1137)八岁 朱松守孝期满,移家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城南环溪精舍。朱子曾与 群儿在河滩嬉游,“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六月,朱松入都,将朱子母子寄居其师浦城肖颌家。 八月,朱松被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本年,吕祖谦(字伯恭)生。 绍兴八年(1138)九岁 三月,随母至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朱松延请杨由义教子读书,授 以管仲《弟子职》、司马光《温公杂仪》等。本月,朱松除著作佐郎。 四月,朱松除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 十二月,朱松与同僚范如圭等上书反对议和。 绍兴九年(1139)十岁 正月,朝廷与金议和。朱松叹惋不已。 八月,朱松除尚书吏部员外郎,仍兼史馆校勘。 是岁,朱子继续苦读“四书”,慨然有成圣成贤之志。 陆九渊(字子静)生。 绍兴十年(1140)十一岁 三月,朱松因反对和议,秦桧指使右谏议大夫何铸劾朱松,被出知饶 州。朱松请祠不赴而归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 五月,金撕毁和约,大举南侵。 六月,刘騎在顺昌以五千精兵大破十万金兵。捷报传来之时,朱氏父子 正在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崇雒丘家。朱松为朱子解读《后汉书•光武纪》,并手书苏轼《昆阳赋》以畀之。 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岁 在建安环溪精舍,奉祠家居的朱松以二程的《论语说》等著作为教材, 悉心指导朱子的学业。 绍兴十二年(1142)十三岁 九月,朱松携子前往福州访福建安抚使程迈。时傅自得为提刑司干办, 因得以与朱松对榻论诗。朱子于此时初识傅自得。 绍兴十三年(1143)十四岁 三月,朱松病逝于建安环溪精舍。临卒前,朱松手书友人刘子羽、胡 宪、刘勉之、刘子翚。以家事相托刘子羽,命朱子前往师事武夷三先生。刘 子羽为朱子筑室五间于五夫潭溪之滨,与胡宪、刘勉之协理其家事。 朱子约于本年下半年,寓居五夫。从学于刘氏家塾,正式师从二刘 胡。 绍兴十四年(1144)十五岁 葬父于崇安县(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里西塔山。 在刘子翚处初识道谦,并向其学禅,开始其出入佛老的心路历程。 绍兴十五年(1145)十六岁 刘子翚为朱子取字“元晦”。 绍兴十六年(1146)十七岁 十月,刘子羽卒。作《挽刘宝学二首》。 绍兴十七年(1147)十八岁 八月,举建州(治今福建省建瓯市)乡贡。 十二月,刘子翚卒。弥留之际,传“不远复”三字符给朱子。 绍兴十八年(1148)十九岁 正月,与刘勉之长女刘清四完婚。赴临安省试。 二月,参加省试中举。 四月,参加殿试,以第五甲第九十人中举,赐同进士出身。 绍兴十九年(1149)二十岁 二月,刘勉之卒。 绍兴二十年(1150)二十一岁 正月,至婺源省亲及祭扫先祖墓。 绍兴二十一年(H51)二十二岁 三月,赴临安镣试中等,得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今福建省厦门市 同安区)主簿,待次。 名斋室曰“牧斋”,日读六经百氏之书于其中。 绍兴二十二年(1152)二十三岁 九月,道谦卒,有文祭之。 本年撰成《曾子固年谱》。 绍兴二十三年(1153)二十四岁 五月,赴泉州同安主簿任。经南剑(治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访李 侗,其禅学所得被李侗否定。 七月,至同安。任县主簿兼主县学。十日,长子朱塾(字受之)生。 十二月,奉檄往安溪、永春一带按事。访永春县令黄瑀,学敦礼义、戢 吏奸、恤民隐之法。 绍兴二十四年(1154)二十五岁 整顿县学,颁示《谕学者》《谕诸生》《谕诸职事》等。 五月,置县学讲座,作《讲座铭》。修建县学四斋,作《四斋铭》。选拔 优秀弟子员入县学,作《补试榜谕》《策试榜谕》。增补师资,并亲为诸生 讲学。 七月,次子朱埜(字文之)生。 绍兴二十五年(1155)二十六岁 正月,奉檄至福州,见安抚使方滋,为县学募得图书九百八十五卷。又 清理县学旧籍,建经史阁藏之。 夏,县有盗警,率兵守城西北,建射圃练兵,作《射圃记》。 冬,建苏颂祠于县学。 绍兴二十六年(1156)二十七岁 七月,任主簿期满,暂留候代。奉檄往漳州,与漳州教授陈知柔游,作 《漳州教授厅壁记》。 八月,因差至泉州,与傅自得游,有诗唱和。二十二日,序《家藏石刻 集》。 闰十月,在泉州与傅自得、吕少卫等唱和往来。为傅自得作《至乐斋 记》;为徐元聘作《芸斋记》;为柯翰作《一经堂记》。 十一月,奉檄走旁郡,遂载老幼东归。 绍兴二十七年(1157)二十八岁 春,再还同安候代者。县廨倾圮,暂借邑人陈良杰之馆以居,名其室为 畏垒庵,读书讲学其中。致书向李侗问学。 六月二十六日,李侗有答书,勉其于涵养处着力。 十月,久候代者不至,以四考满而罢职还乡。 绍兴二十八年(1158)二十九岁 春正月,奉亲讲学。徒步往剑浦(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尽弃所学 而师事焉”,正式拜李侗为师。向李侗请教忠恕一贯之旨等问题,前后三阅 月而返。 九月,门人许升返乡,作《存斋记》以赠。 十二月,差监潭州(治今湖南省长沙市)南岳庙。 绍兴二十九年(1159)三十岁 三月,《上蔡先生语录》校订成书,胡宪作跋。 八月十三日,因参知政事陈康伯举荐,召命赴行在。 九月二十六日,上《辞免召命状》,乞候岳庙满日赴行在。 绍兴三十年(1160)三十一岁 六月,胡宪入都赴秘书省正字任,作《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二首。 六月十八日,范如圭卒,为作《范直阁墓记》。 十月,赴剑浦再学于李侗,寓居西林院月余。作《题西林院可师达观 轩》诗。 十二月,胡宪上书乞起用主战派人士张浚、刘镯,罢职,改左宣教郎、 主管台州崇道观而归。 绍兴三十一年(1161)三十二岁 二月,与李侗有书信往来,讨论周敦颐《太极图说》。 五月,与李侗书信往来,讨论《论语》等。 十月,宋军于皂角林之战大败金兵。朱子作《次子有闻捷韵》四首。 十一月,采石大捷,金主完颜亮被杀。作《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 七首。 十二月,金兵北退,朝廷却休兵求和,作《感事书怀十六韵》。又上书 知枢密院事黄祖舜,进献自治之策,抨击主和苟安的时政。 绍兴三十二年(1162)三十三岁 春正月,至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主簿李信甫(李侗次子)处拜谒李 侗,遂共至剑浦,三至西林院从学,至三月而返。 四月十二日,胡宪卒,作《祭籍溪胡先生文》《挽胡籍溪三首》。 五月,祠秩满,再请祠。 六月十一日,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复差监南兵庙。同月,孝宗诏求直 言,决意上封事。 七月,封事成初稿,寄李侗修改。 八月七日,上《壬午应诏封事》。 九月,汪应辰来知福州,途次崇安与朱子相见,赞其“问学材识足为远 器”,即致书吏部侍郎陈俊卿,荐举朱子。 隆兴元年(1163)三十四岁 四月,应汪应辰招至福州,讨论闽中盐法等事宜,对北伐用兵等时政交 换意见。 六月,李侗赴铅山途经崇安五夫,正决意入都奏事的朱子向其请教奏事 所言。 七月一日,汪应辰除敷文阁待制,举朱子自代。 八月,李侗从铅山返,复见于武夷。 九月十八日,赴行在奏事。 十月十五日,李侗卒于福州。 十一月六日登对,奏事垂拱殿,连上三札。论诚正格致之学,抗金复仇 之策,内修政事之道。 十二月,除武学博士,待次。在都下与张栻初识,讨论主战用兵之策。 十二月十二日,离临安归。韩元吉、刘珙有诗送之。 隆兴二年(1164)三十五岁 正月,赴剑浦哭祭李侗,作《祭延平李先生文》等。 四月,往剑浦为李侗送葬。 七月,汪应辰以新除四川制置使入都奏事,途次崇安与朱子会面,讨论 入对事宜。 八月二十八日,主战派人士张浚在赴贬所途中卒于余干。 九月,赴豫章哭祭张浚,与其子张栻护送灵柩从水路由豫章至丰城,三 日而别。 十二月,隆兴和议成。朱子作书陈俊卿,痛斥议和之说。 乾道元年(1165)三十六岁 正月,省札趣就武学博士职。 四月,至行在。因与执政钱端礼、洪适主和之议不合,上书请祠。 五月,复差监南岳庙。 六月,序魏掞之《戊午说议》,斥责绍兴、隆兴和议祸国殃民。 乾道二年(1166)三十七岁 三月,古田林用中(字择之)来学,为作字序。 五月,邵武何镐来书问学。二人论学始于此时。 六月,蔡元定、范念德相继始来问学。与张栻书信往来讨论“已发未 发",建立“中和旧说"。 乾道三年(1167)三十八岁 八月,偕林用中、范念德赴潭州拜访张栻。 九月八日,至潭州,在岳麓书院等处与张栻论学两月。 十一月六日,在张栻等陪同下往游南岳衡山。有《南岳唱酬集》。 十一月二十三日,别张栻东归。途中三人一路唱酬,有《东归乱稿》。 乾道四年(1168)三十九岁 四月,崇安饥荒严重,受知县诸葛廷瑞之托,参加赈灾救荒五十余日。 五月,受崇安知县之请为作《建宁府崇安县学二公祠记》。 七月,崇安水灾,奉府、司之托,下乡巡视灾情。 乾道五年(1169)四十岁 三月,与蔡元定讲学,顿悟“中和新说",作《已发未发说》。 五月,省札催促就任枢密院编修官,以家贫母老,急于禄养而辞。 九月五日,母病逝于五夫。 乾道六年(1170)四十一岁 正月,葬母于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崇泰里后山寒泉坞。在墓 侧建庐,名“寒泉精舍”,在此守丧、讲学和著述。 四月,李伯谏来学,与之论儒佛之异。 七月,迁父朱松墓于崇安白水鹅子峰下。 十二月,因胡铨之荐诏赴行在,以丧制未终辞免。 乾道七年(1171)四十二岁 五月,创建五夫社仓。 九月,至政和为祖父朱森、祖母程氏夫人扫墓。 十一月,因舅父祝娇病逝,前往尤溪吊唁,与知县石憝相见论学。石憝作《韦斋记铭跋》,摹刻于碑。 本年,《知言疑义》成。 乾道八年(1172)四十三岁 正月,《语孟精义》在建阳刊行。 四月,《资治通鉴纲目》编成初稿。 十月,《西铭解》成书。作《名堂室记》《敬斋箴》。 乾道九年(1173)四十四岁 二月,为何镐作《味道堂记》;为刘清之作《刘氏墨庄记》;为范念德作 《尽心堂记》。 四月,作《序和靖言行录》《太极图说解》。 五月二十八日,有旨特改左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上状辞免。 六月,《程氏外书》成,《伊洛渊源录》成。 七月,作《魏元履墓志铭》。 十月,作《南剑州尤溪县学记》。 十一月,省札降旨不合辞免,授左宣教郎。 淳熙元年(1174)四十五岁 二月,复上状辞免。 三月二十六日,有旨不许辞免,复辞。编订《弟子职》《女诫》刻印于 建宁府(治今福建省建瓯市)。 五月一日,作《建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十三日,《古今家祭礼》 编成。 六月二十三日,始拜命,改宣教郎,奉祠。 淳熙二年(1175)四十六岁 四月一日,吕祖谦偕潘景愈来五夫相会。朱子陪同参观了五夫社仓、刘 氏庄园和密庵等处。二十四日,共至建阳寒泉精舍,编订《近思录》。 五月十六日,与吕祖谦共赴铅山鹅湖寺。二十八日,至鹅湖,与陆九 龄、陆九渊相会。 七月,云谷晦庵草堂落成,作《云谷记》《云谷杂咏诸诗》。又为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作跋。 十一月,何镐卒。前往邵武吊丧,作《何叔京墓碣铭》。 淳熙三年(1176)四十七岁 三月中旬,回婺源祭祖墓,蔡元定偕行。途次衢州、常山、开化,与吕 祖谦相会、讲学。 四月十二日,抵达婺源,祭扫祖墓。徽中士子多来从学。 六月,受婺源县宰张汉之请作《婺源县学藏书阁记》,并将所编《程氏 遗书》等赠县学。 六月,以龚茂良等荐,授秘书省秘书郎。朱子于七月、八月两度力辞, 并请祠。 九月,差管武夷山冲佑观。 十一月十三日,夫人刘氏病卒。 淳熙四年(1177)四十八岁 四月,葬刘氏于建阳县唐石里大林谷。 六月,《论语集注》《论语或问》《孟子集注》《孟子或问》成书。 九月,《诗集解》成书。 淳熙五年(1178)四十九岁 七月,作《籍溪先生胡公(宪)行状》;作《少傅刘公(子羽)神道 碑》。二十九日,与廖德明、刘尧夫、方仕繇从五夫潭溪出发,留芹溪、登 云谷,再游武夷而归。 八月,以史浩荐,差知南康军(治今江西省庐山市)。十七日,上状 辞免。 九月,作《祭刘共父枢密文》。 十月,有旨不许辞免,复辞,上《乞宫观札子》。 十二月,省札催促前往南康就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