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到牙刷、吸管、餐具,大到家具、房屋建材、户外板材,源自闽北的各类竹产品畅销世界。从深埋地下的笋芽,到苍劲挺拔的翠竹,竹子不仅构筑了南平绿色生态屏障,也成为南平推进乡村振兴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 建阳区黄坑镇大竹岚竹林。 张行健 摄 南平竹资源丰富,素有“中国笋都竹乡”之美誉。全市现有竹林面积652.7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643.5万亩,占全省的40%、全国的10%,立竹量11.4亿株,是全国毛竹林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拥有3个“中国竹子之乡”,2个“中国特色竹乡”。 为了更好发挥竹资源富集优势,南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壮大二产、提升一产、拓展三产”发展思路,将“一根竹”产业纳入全市“五个一”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近十年来,南平竹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34.1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400.9亿元,产业发展如翠竹般节节攀高。今年,南平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称号。 发展需要依托产业,创新不离生态根基。近十年来,南平大力推广丰产竹林培育技术,制定《南平市丰产毛竹林定向培育技术》等指导手册,支持竹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升级改造,加快推广竹山机械应用步伐。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南平积极推动竹山规模经营,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回收招标等形式流转竹山,全面激活竹山经营活力。全市竹林面积从2012年的585.8万亩增至2021年的652.7万亩,笋产量从56.6万吨增至96.2万吨,均居全省第一。 建瓯市川石乡慈口村的竹机耕路。 育好“一根竹”,更要用好“一根竹”。 十年来,南平深入布局精深加工,逐步优化竹材就地初加工点布局,依托龙竹科技、熊宝重竹等龙头企业,推广“竹山附近单分解-初级加工-精深加工”3级加工链条模式,不断完善竹产业加工体系。同时,相继建成政和·中国竹具工艺城、建瓯笋竹城、南平工业园区林产工业产业园区、建阳徐市经济开发区竹循环产业园、邵武竹材循环利用加工示范园等专业园区,竹产业链体系逐步齐全,产业循环效益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