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为做好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建阳区人大常委会不断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模式、开辟新路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面向区乡人大系统干部、人大代表,上好“四堂课”,加强人大队伍建设,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开设“理论课堂” 为干部教育“强基固本” 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立足“四个机关”职能定位,强化理论学习,打造过硬干部队伍。一是定期讲学,聚焦热点促实学。区人大常委会把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人大工作,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每月定期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2次,贯彻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做到干部队伍理论学习同步、思想认识同频、服务大局同向。二是带头领学,把握重点下实功。采取“预习-总结-提炼-领学”四步走方式,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制定学习方案,机关干部在课前总结提炼学习内容,课上带头领学,激活机关干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2022年以来,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区委重要会议精神、《闽山闽水物化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重要书籍、人大工作、中心工作组织学习会9场、干部领学33人。三是交流研学,思学合一出实效。在“理论课堂”上,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工作、充分交流学习,共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2022年,聚焦《福建省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若干规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建设行动等学习内容组织交流发言18次。 打造“人大学堂” 为代表提能“活血舒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培训方式,打造“人大学堂”,把学习搭在线上,代表连在线上,实现“全覆盖”学习。一是云端教学,建好学习平台。依托“建阳人大”微信公众平台,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人大学堂”专栏,每周三定期发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摘要、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和代表履职所需的业务知识等,“超时空”组织教学,加强代表学习培训,保障代表履职需要。二是精准定位,优化学习内容。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牢学习的“向”与“度”,切实增强学习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综合分析平台布局、合理优化学习内容、重点结合人大工作,选用《人大制度发展史》为核心素材,推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内容,有效将学习内容与人大实际工作结合,加强人大代表对人大制度的了解,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三是同步分享,强化学习效果。区人大常委会在推出“人大学堂”的基础上,发挥“叠加效应”,激活微信群、“朋友圈”功能,动员干部、代表、群众同步分享学习成果,提高“人大学堂”学习内容浏览量。2022年以来,“人大学堂”推出课程15期。 搭建“法律讲堂” 为依法履职“提质增效” 区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学法懂法用法,充分运用请进来与走出去、集中研学与个人自学、专家讲授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等形式,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一是请进来,现场教学“近距离”。以《宪法》《组织法》《监督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为学习内容,通过“还原经典”“业务讲学”“经验分享”和“问答交流”等形式,先后邀请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选举任免处副处长刘能、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委原主任陈良添开展讲座辅导,切实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将人大业务骨干培养成人大工作“熟手”。二是云授课,多级联学“共分享”。新一届区、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后,邀请原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副主任李晓吾以“代表法与代表工作”为主题,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对新当选的858名区、乡两级人大代表作初任培训;同时,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三级代表积极参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时空课堂”培训,同学习、共分享、齐交流,强化学习效果。三是走出去,活学活用“促发展”。结合建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2022年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区人大常委会广泛开展视察调研工作,聚焦建阳城市更新、项目推进、绿色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贯彻落实《南平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条例》《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学懂用合一,在促发展创实效上下功夫。 贯连“异地同堂” 为队伍建设“提档升级” “云端”互动异地同堂,区人大常委会结合代表工作实际,创新代表培训管理机制,用好用足现代化资源,开拓代表履职培训“新路径”。一是“指尖教学”新思路。灵活运用新媒体,开拓代表教育管理新思路,通过微信群发布各地人大系统好的经验做法、优秀代表履职案例等学习资料,让在外地出差、在村在企的“兼职代表”都可以在手机上随时学习,在群里随时交流,打造指尖上的学习课堂。二是“专项培训”出实效。区人大常委会借助北京、深圳等地人大干部培训基地,申请专项培训经费,从2019年开始,每年分两批组织我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和人大系统干部外出参加异地培训,先后赴全国人大北戴河培训基地、深圳人大干部培训中心西安教学点等参加学习培训,向各地人大干部汲取好的工作经验。三是“异地交流”促发展。鼓励乡镇(街道)代表小组组织代表开展异地交流活动,切实开阔代表视野,拓展履职思路,如,水吉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代表到武夷山下梅村、政和石圳村开展乡村振兴考察学习活动。 作者:鲁雯卿 林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