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整个制茶工序都可以由机械来取代人工,但位于建阳区小湖镇的福建武夷嘉应龙茶业有限公司,还年年坚持用最原始的工艺生产一部分茶叶。 阳历四月中旬,小湖水仙茶开采,当地茶农开始忙碌起来。手工制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手工采摘。茶青下山后,首先要晒青,就是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匾上,每篱1.5斤左右,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吹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份。嘉应龙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晒青最佳时间为下午4点左右,此时太阳斜照,光线柔和;晒青时间视不同的茶青而异,一般20-50分钟。晒青一般为一次完成,但少数含水量多、肥壮、叶色浓绿、青草味重的鲜叶,也可采用两次轻晒青。 福建武夷嘉应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应春:“太阳大就少晒点时间,如果是傍晚的太阳就可以多晒点时间,反正看叶面,如果叶面柔软下来就可以把它收起来。” 水仙茶传统制作工艺第三道工序是“摊晾”,通过这道工序使得鲜茶叶发生物理变化,即茶叶中的水分自然蒸发的一个过程;“翻江倒海出乌龙。”说的是乌龙茶制作工序中的手工摇青工艺。摇青是一次次人工对茶树鲜叶的唤醒,是为了让茶树鲜叶走失水分,尽快从茶多酚中凝结香气,从外观看,形成绿叶红镶边,从内质品,形成七泡有余香,似兰非兰,似桂非桂,独特神奇的香韵。 福建武夷嘉应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应春:“摇青由轻到重,第一道摇十几圈,第二道我们摇到二十多圈,逐步逐步翻倍上去。大概摇5到6道,要看茶青转变的色泽去判断。” 手工制茶的第五道工序是炒青,就是在热锅上边炒边揉。压力应掌握"轻、重、轻",因为在最初的时候,茶叶还比较脆弱,茶汁还未曾破,未曾被揉捻出来,所以轻压、待中间时,茶汁出来,茶叶比较湿润,所以可以重压、最后茶叶基本成形,防止揉碎条形,要尽量轻揉。 福建武夷嘉应龙茶业有限公司制茶师傅:“炒茶火候不能太高,火候太高做出来的茶叶会变得更黄,炒到有粘性了,就可以出锅了。” 烘焙是手工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烘焙工具是以竹制的烘笼为主,烘焙的原料以木炭为主。烘焙时要注意观察温度和炭火情况,定时翻动茶叶。 小湖镇是中国水仙茶的发源地。全镇现有茶山面积近11000亩,其中水仙茶种10000亩,年产精茶10多万斤。目前,“小湖水仙”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秦溪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水仙茶)示范村,大湖村、秦溪村获评福建水仙茶十大茶旅名村。 围绕构建‘两区三宝四美’发展格局,小湖镇将实施‘1+2+5’发展策略,即瞄准建立‘中国水仙茶文化示范地’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的核心目标,聚力规划、落实‘两大抓手’,攻坚人才促动、品牌推动、产业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五大行动’,持续探索‘小湖水仙’品牌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小湖水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黄子荣 刘剑锋 丁健伟 邱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