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1日,2022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低碳赛道决赛在武夷新区举行。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朝阳在致辞中说,数字低碳赛道决赛在南平举行,是进一步促进南平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良好契机。南平将以最优的政策诚邀数字低碳项目落户南平,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助力南平进一步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据了解,2022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首次设立数字低碳赛道,共有566名选手报名,经过初赛、复赛,有36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云路演”“云答辩”等形式体现了数字化、生态化办赛特点。16位在国内数字低碳、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担任评委,同步评审,确保赛事评选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数字低碳巅峰对决 加快赋能地方特色产业转型 2022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低碳赛道作为国内首个以数字化驱动双碳目标实现为内容的专业赛事,着眼数字低碳的“创新性、实用性、可推广性”,角逐产生了一批在产业、生活、碳汇价值实现中创新融合数字科技的优秀项目,其中不乏为地方特色产业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定制。 在这次比赛中,国网南平供电公司的“数智建盏”助力特色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项目获得“数字+产业低碳转型”组优胜奖。地方传统特色产业积极探索数字低碳应用,让评委印象深刻。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教授赵英汝说:“加工建盏的一个参赛作品,我触动非常的大。像我们常规觉得节能降碳就是能源行业的事,高耗能企业的事。其实现在并不是,大家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我觉得通过这场比赛我也更全面地看到了现在“双碳”已经融入到人心里去了,各行业都在共同努力。” “数智建盏”项目利用数字技术对建盏烧制过程进行高精度控温,通过智能数据分析形成最优烧制方案,成品率从60%提高到90%,进一步降低了单位能耗。 “数智建盏”项目负责人程颖说:“目前建阳建盏企业电能替代量每年已经可以达到0.8亿千瓦时,通过电能替代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每年10.43万吨。我们希望通过“数智建盏”平台的推广使用,实现更多的传统工艺行业实现用能的转变。” 在茶产业方面,“岩茶加工工艺中加热供热环节的数字化精准控制”项目,对茶叶加工的摇青筒、揉捻机、杀青机、烘干机等设备安装物联网通用云控制器,实现远端控制设备,精准加工,降本增效提质。历经两轮激烈角逐,两个“低碳+产业低碳转型”项目双双进入决赛,彰显出南平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增强产业优势,增加产业动能的突出优势和显著成效。目前,南平全市共68家企业通过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现有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23家,市级农业物联网示范企业30家。2021年,南平全市新增上云企业243家,其中工业企业166家。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寿富说:“从产业端的角度来讲,数字技术完全可以嵌入到工业物联网,嵌入到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低碳化绿色化转型,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教授赵英汝说:“南平在绿色低碳这一块它有先天的优势,包括地理环境的优势还有产业积累的优势。我觉得围绕南平本身的优势,本身在产业方面的布局,一定还有很大的空间。”(王浩 陈慧强 池魏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