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民如伤”是指看待百姓如待身上的伤痛一样。朱子引用《左传·哀公元年》中的“视民如伤”作为自己继承先儒的“亲民思想”,在办公的大堂上就悬挂“视民如伤”四字匾额。他从政的理念就始终秉持着这一思想。 乾道三年(1167),朱子在崇安五夫里,侍奉年老多病的母亲。这年春夏之交,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无情地肆虐灾民。闽北接连暴雨不断,使得大片田园冲毁,各地灾民为谋求生存纷起抢粮。当闻邻县浦城饥民即将越境抢粮之时,五夫的灾民也酝酿着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朱子十分着急。这时崇安知县诸葛廷瑞派衙役送来信件,请他协助县衙赈济灾民,防止百姓滋事。朱子接到来信,即拜访在乡的朝奉郎刘如愚,一面呈文申请府衙发放常平仓粟救急,一面召集富户、米商募粟赈粜。 一日,建州知府恩准将官粟六百石作为借粮赈灾,着漕运官吏运到黄亭驿。朱子得讯,正要告诉各里正派人员去接粮,突然街上人声嘈杂,乒乒乓乓的关门闭户声,街头巷尾的呼儿唤女声与鸡叫犬吠声混成一片。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朱子连忙上街观看,只见一些乡民提着米袋,挑着箩筐,有的还拿着鸟铳、铁器、竹叉、木棍等拥上前街,大有抢粮吃大户的架势。 他立刻上前拦住众人,大声喊道:“乡亲们,请冷静一下,听我劝告几句,千万不要聚众滋事。” 人们听见喊声,见是朱子前来劝阻,都停了下来。但一个领头的青年人却大声喊道:“浦城饥民已集合了起来,到处吃大户、开粮仓、分米粟,还扬言要来五夫。他们过石陂,抵汀溪,离五夫只有二十里啦!不如我们先动手,免得米粟被外人抢去,自己反挨饿。” 盗贼作乱,逼近五夫,万一再到五夫烧杀掠抢,该如何是好?朱子立即派人向崇安县和建宁府求救。之后,虽盗贼动乱被平息,但如何度过灾年,民心惶惑。 不少饥民们七嘴八舌地嚷开:“粮店藏粮不卖,我们快饿死了!”“大户自己吃饱,不管别人饿死! ”“与其活活饿死,不如抢点来吃!” 人越聚越多,喧嚣声一阵高过一阵,情况十分紧急,抢粮事态即将爆发。在这危急之时,朱子挺身而出,当街拦住饥民,恳切地对他们喊道:“乡亲们,千万别走险啊,徐知府已漕运来常平粮六百石在途中,傍晚便可到达黄亭,眼下就要召集人去接粮,请乡亲们回家去,立即带上箩筐、麻袋到刘家祠堂集中,由里正带领你们前去黄亭挑粮。”语音一落,饥民个个喜形于色,欢呼雀跃,转身回家,带上运具奔向刘家祠堂,在朱子和里正们的安排下,一支迎接府粮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了五夫里,一场抢粮械斗事件平息了。 这批府粮虽然救了灾民的燃眉之急,但终究还是杯水车薪,只能解决饥民十天半月的口粮。眼下正处青黄不接之际,距早稻收割还有三十多天,如要度过饥荒,只有募粮或集粮平粜。朱子立即与刘朝奉等商量,着手劝善募粮,动员富户和米商平粜济困,以救饥民度荒之急。 当天夜晚,紫阳楼灯火通明,五夫里的乡绅、富户和米店老板被朱子请来议事。来者知道朱夫子的用意,各怀鬼胎。茶过一巡,寒暄一番,朱子把大家引入议程,说:“诸位士贤,乡里饥荒景况有目共睹。目前府粮济贷虽解了一时之急,但距早稻登场尚有一月。熹奉府台之谕,代处救灾事宜,特邀集诸君驾临寒舍,共商救灾大计,请诸君献策,拯救饥民于困苦。”众人听了仍然缄口噤声。朱子见状捺不住大声说道:“诸君如何沉默不言?难道见死不救,忍看乡坊饿殍载道吗?” 大户们被朱子严词质问得无法装呆,只得唯诺敷衍。一个富户小声说道:“救灾之举责无旁贷,无奈家底微薄,实感惭愧,朱公忧民大义感人,小人当助粮一石。”有的甚至说:“我等也有苦处,仓廪早空,还望朱大人体谅。” 朱子见状厉声斥责道:“昨日刘公等三户就自动粜谷二百石,尔等有的是米铺老板,有的是殷实富户,仓廪充裕有目共睹,难道不惜谷烂陈仓吗?实乃为富不仁,莫过此甚!”众人见朱夫子动怒均感震惊,但又不愿带头报粮,只得面面相觑。 朱子气极拍案而起,声色俱厉地说:“熹奉命正告诸公,立即开仓降价粜谷,谁敢违抗,交官究办!诸位请勿敬酒不吃吃罚酒。”说罢,场上顿时骚动,众人方相继报写粜粮之数,有三十石的,有五十石的,还有粜一百石的,当场就筹集了一千余石。素来吝啬的詹利记米铺老板也报出店中存米十石,愿降价粜出。 事毕,朱子和乡绅刘公等计议,估算核实粜粮数额,分摊给各坊安排济困。詹利记老板回家后,漏夜转移米谷。饥民获悉告知朱子。朱夫子一反儒雅气度,火冒三丈,决意让詹老板自作自受。他立即叫无米下锅的饥民到詹利记粮店,强令詹老板开仓粜米,平价付银。詹老板叫苦不迭,只好忍痛平粜。惩治詹利记的消息震惊了五夫里富户,纷纷主动粜粮,几天之内就集粮两千多担。仓里有粮,民心安定。浦城饥民闻知朱夫子集粮粜济,地方安定,便不来打五夫的主意了。 度过灾荒,获得丰年。一天,五夫里乡民欢庆丰收。刚吃过洗篁酒,府前街的大坪上锣鼓喧天,喜悦的乡民挑着沉甸甸的谷子,箩筐上披红挂彩,兴高采烈地前来还交府粮。一担担谷子在大坪上排列成行,等待着朱夫子检验后,挑运到黄亭转运建州府。 朱子听得府粮已经集中在大坪上,赶忙来到府前街,对众人说:“乡亲们,府台来示,府发赈济灾民的常平仓谷六百石不必还解,留存五夫造册上报即可。”刘朝奉接着说:“前因朱夫子上书府台,留粮于里,在五夫创办社仓,今日已得回示。各户可将谷子暂时挑回家里,待仓容筹措好后,再行进仓。”众人雀跃,感谢府台恩典。 不久,建州知府拨钱六百缗,资助朱子在五夫建社仓。朱子立即会同刘朝奉及乡耆等,共同商议在开耀坊黄家宅基建立社仓并制订社仓法。在朱子亲自操作下,乾道七年(1171)五月,被五夫里乡民誉为“便民盛举”的社仓建设破土动工了,构筑规模为三亭一门,屋宅仓廒等一应俱全,历时仅三个月,“五夫社仓”便告竣工。 八月十五日,府前街比往年中秋节日更加热闹。喜气洋洋的男女老少相邀齐集社仓门前,观看社仓揭彩盛典。锣鼓频敲,爆竹声连。朱子亲笔书写的“五夫社仓”金匾披着红绸镶嵌在门楣上。 这一天,朱子和刘如愚清早就来到社仓,喜笑颜开地迎着归还借谷的乡民。一担担黄澄澄的稻谷,通过执事人的过秤、记账、签发之后,倒进了宽敞的仓廒。五夫里的富户吴大魁、刘祖贵等也遣长工运来捐献给社仓的谷子。 半日功夫,三处仓廒已贮满了乡民辛勤劳动所获的谷子。欢悦、嬉笑之声充溢于谷仓内外、长街上下。 淳熙八年(1181),崇安五夫里的社仓已运行十年,社仓的储粮达三千七百石石。如遇灾年,百姓即可从社仓中借粮,度过灾荒。仓廒贮存盈满。从此,春夏青黄不接之时赈放,冬秋偿清存放,变官仓(常平仓)赈粜为民仓(社仓)赈济,大利于民。五夫社仓建成受益后,建宁府争相仿效,建阳长坪、大阐社仓相继建立,光泽、建宁、顺昌等地亦先后建仓存储粮食。 尔后,曾拨米五夫的建瓯之府王淮升迁至宰相之位,想起当年朱子创办社仓之举,便推荐朱子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负责救灾。朱子将此社仓做法上奏朝廷,经准奏,社仓之法大行于天下,五夫社仓成了天下社仓。 时光流逝,伟绩永存。五夫社仓因开自救灾荒之先河,遂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历代重修不辍。至今,大门、二门的砖雕匾额“五夫社仓”“朱子社仓”仍然熠熠生辉,向人们昭示着朱子视民如伤,体恤百姓的动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