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绍兴十三年(1143),朱松感觉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面对沉疴,弥留之际便把朱子母子托付至崇安五夫里的刘家照料。刘家不负重托,专程将朱子母子接到崇安五夫里,像对待自己的子侄一样照顾朱子,专门修葺了一座五开间的旧楼供朱子母子居住。朱子从小发奋读书,潜心求学,深得刘家喜爱。其义父刘子翬因为喜欢武夷山山水之胜,常常携带朱子前往武夷山一带讲学。 因从五夫里到武夷山的路途崎岖,路途很远,当日不能到达,因而感到路遥人疲,脚力不胜,来往很是吃力。 一日,刘子翬又与朱子从武夷山返回五夫里。当他们在岭上歇息时,刘子翬说:“我们经常来往五夫至武夷的山道上,跋涉劳累,如能在此地建几间房屋,往返时也可以歇歌马,你看怎样?”朱子也担心义父带病长途跋涉过分疲劳,早就想在途中找个歇马的地方,于是回答道:“先生所虑极是。那好,明日就叫刘安办理购地盖屋之事。” 刘子翬又说:“平时可雇一人看管,置买数亩活地,租谷收入即可充当雇人资费和来往诸费开支。庄园和田产租赁事宜就由你去管理吧。”朱子接受了先生的筹划,点头称是。 刘子翬购买梅岭附近田产并托朱子管理事其实是早有想法的。自从其兄接受朱松托孤重任之后,他对孤儿寡母的照护的确也是无微不至的。 朱子母子也自知节俭,除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由刘家支付外,从来不要求额外的资助。朱子的学习用具、书籍和零用,都由朱母给人家做些女红收入来补足。刘子翬闻知此事,心中过意不去,有意给朱子母子购置一些田产,收些租谷补贴家庭开销。另外,经常往返武夷山讲习地也可以在此庄园歇息。 刘安听了主人的吩咐,立即着手操办建庄之事。庄园建成后,刘子翬便在附近购置田地200余亩,租给佃户耕种,秋后所得租银,陆续提供朱点母子杂费开支。 此庄园全由朱子经理。不久,庄园附近陆续迁来几户农户,渐渐形成一个小村落,后人称为“歇马庄”。 第一年,朱嘉将歇马庄田产收支账目及时结清,尚余二三十两银。他向屏山先生禀明账目,并将银两呈交刘子翬先生,先生笑着推回银两并对朱子说:“你已逐年长大,需要使用银两,家庭开销也必然增多,这些结余银两就给你作为补贴家庭之用吧!今后,这些收入全由你自己安排就是了。”朱子屡次谢绝,但刘子翬先生依然坚持自己的主意。朱意只得遵从师命,精心把歇马庄管理起来。 刘子翬逝世后,朱子便把歇马庄的田地财产交付给刘家儿子刘珙、刘理。刘氏兄弟与朱子情同手足,又是多年同窗,深知朱子生活贫困,便以长辈遗命为由,将歇马庄全部田产、房屋等移归朱子母子使用。 朱子出仕后,歇马庄仍由他管理,他任同安主簿届满归来之后,又向刘珙提出归还歇马庄之事,刘珙坚持不受。推让再三,朱子想到歇马庄不远处的南丰寺,这座古寺始建于五代十国闽永隆元年(939),香火旺盛,曾数次到此寺讲学。自上任为官后,寺庙破旧,便与刘珙商议将歇马庄田产无偿捐给南丰寺作为庙产。刘珙对朱子这种谦谦君子之风甚为钦佩, 一场礼让财产的难题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