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发力生态省,给力美丽中国
2021-01-27 09:30: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1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肖榕)清新福建,绿满八闽。近年来,福建围绕“生态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经济生态实现良性互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多作贡献。如何擦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金字招牌”,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代表委员展开了一场“绿色”头脑风暴。 深耕“试验田”,创新“绿”机制 分林到户后,林地分散化、林权碎片化,森林资源难以变现,怎么办?在三明,林农可以林权入股,与国有林场合作造林,凭借股权凭证——林票就能享受分红,还能流转变现,向银行质押贷款。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在南平,把森林、水、古厝等零散的生态资源收储到生态银行,经过整合、优化、统一开发,便能产出新业态、新产业,让当地群众真正吃好“生态饭”。 …… 两会会场,代表委员纷纷为家乡的绿色创新打call。 福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不仅在会场“圈粉”,更成功“破圈”。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大胆改、深入试,着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共有39项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 如何继续深耕“试验田”,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代表委员共享经验,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福建利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建华建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诸建华说,近年来,地处闽江源头的南平市延平区,通过“立即关、坚决拆、综合治、长效管”等举措,狠抓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工作。30条重点小流域水质显著提升,2020年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为闽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巨大贡献。 但目前有关生态补偿政策存在标准偏低、补偿方式单一、产业转移不畅等问题。诸建华建议,不仅要提高补偿标准,更要探索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员交流、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多元化补偿形式,增强上游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 对标碳达峰,演绎新增长 碳达峰,这个新名词,成了两会现场的热词。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省人大代表、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成春,从专业角度科普了碳达峰的内涵,“它是应对未来更深层次国际竞争、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 早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新一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如何实现碳达峰? |
相关阅读:
- [01-22] 邵武市委组织部:情暖新福建 志愿在行动
- [01-22] 罗源与福建师大进行校地合作
- [01-22] 福建:春运春节疫情防控有力度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