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城精准扶贫多元化
2016-06-20 22:46:18 来源: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本报讯连日来,潭城街道稳步推进各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周墩村作为试点村率先试水,去年底以来对全村53户137人扶贫对象开展了全面的"回头看"摸底调查。从家庭结构、人员基本情况、脱贫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如今规范整理了贫困户一览表、结对帮扶图公开上墙,制作了结对帮扶记录册随时登记帮扶进度。目前8个行政村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已全面完成,共有扶贫开发对象164户418人。 要脱贫,就需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街道成立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就业服务、困难帮扶4个项目指导组。根据在建档立卡中收集到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对致贫原因、脱贫意向进行分门别类,总结归纳对口的帮扶措施。 "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思路要清晰,要有潭城特色,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格局。城关村、桥南村方便进城务工;回瑶村可以土地流转,还有工业园区可以帮助其进厂务工;考亭村、严墩村可以搞特色种植养殖;其他各村的扶贫工作也要突出产业扶贫,实现真正的造血。要依托街道现有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借助工业园区、各类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加入,在参与生产中学得技术,又获得报酬。"潭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强调说。 精准帮扶还需走多元化之路。例如,周墩村郑墩自然村的扶贫户郑成喜,今年60岁,儿子去世儿媳改嫁,留下2个年幼的孙女,他自身又长期慢性病不能干重活,但是脱贫意愿强烈。村两委当即向街道反馈,可以帮助其盖个大棚种植冬夏果蔬,结合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岗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种植水平从而促进增收;周墩东山自然村的章荣忠一家,因为3个孩子的教育经费问题致贫。对于这种情况,则可以推行教育扶贫,帮助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利用街道工会、妇联"春蕾成才"、团工委、计生等职能部门的助学计划,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扶持力度,解决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对于实在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则在合理范围内采取政策兜底的方式,保证他们的最低生活标准。 目前,潭城街道已确定今年的脱贫任务209人,并积极整合资源,制定帮扶分工表,对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杨艳) |
相关阅读: